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散说“弄璋”与“弄瓦”

2016/1/8 10:53:24 点击数: 【字体:

散说“弄璋”与“弄瓦”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纺轮
 
 散说“弄璋”与“弄瓦”

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璋

 
    玉璋,流行的年代起于龙山文化时期,止至两周之际。考古出土过不少,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南、湖北、广东、福建和香港都有发现,甚至在越南北部也有出土。当然还是以成都平原发现最多,三星堆和金沙都发现大量玉璋。

    璋的形状有点特别,整体为长条形,平薄,上端有刃,下端为方形,像是一把刀。《说文》说“半圭为璋”,有一定依据。很多玉璋在下端阑部两侧有牙状突起,因而被称作“牙璋”。玉璋大小区别明显,大可长达1米有余,小的长不及手指。

    出土玉璋最多的是成都金沙遗址,数以百计,超过全国各地发现量总和,可见金沙人对璋特别看重。金沙玉璋色彩绚丽,形式多样,雕琢精美。玉璋阑部的齿牙变化较多,繁简不一,有梯形、台形和卷云形,也有抽象的兽首形。金沙所见小型玉璋也不少,制作也很精细。这是大璋的微缩制品,有人认为它可能是明器,也有人认为它是装饰品。

    玉璋在三代是重要的礼器,《周礼》有“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之说,六器为璧、琮、圭、璋、璜、琥,璋列其中。《周礼·大宗伯》说,“以赤璋礼南方”,用红色的璋祭祀南方神,是因古代以南方为赤色。《尚书·顾命》说“秉璋以酢”,《礼记·祭统》说祭祀时“大宗执璋”,透露了玉璋的一些用法。

    当然璋又有特定的用处,特别是牙璋,如《周礼·春官·典瑞》所说,“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说牙璋是用于调兵遣将的。注家认为牙璋两侧有突起的牙,而牙象征兵威,所以用牙璋调兵,就像后来用铜虎符调兵一样。一为牡一为牝,即一雄一雌,调兵时看两件牙璋突起的牙能否合契,合契时就听从调遣。

    牙璋可用于调兵遣将,掌控这兵符的,一定是将帅了。后来掌璋的概念,也在平日的生活中有了些影响,家里若是生个小子,想让他成长为领兵作战的将军,究竟会不会是个将才呢,也许看看他对玉璋有无兴趣就知道了;他若真喜好弄璋,未来战功卓著就是可以期待的了。于是乎生了男孩,就让他弄弄璋,至少也能培养出一点勇士的气质来。这样一来,居然就出现了“弄璋”之俗,也就有了这样一个特别的词语,弄者,玩也。再到后来,古人干脆就称生男孩为“弄璋”,贺人家生男就称为“弄璋之喜”了。

    与弄璋对应的还有一个词,叫“弄瓦”,祝贺生女孩称为“弄瓦之喜”。弄璋与弄瓦,典出《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若是生了男孩将他放在床上,穿着衣裳,玩着玉璋。若是生了女孩就把她放在地上,裹着衣被,玩着瓦器。诗中寄托了对男女成长的不同期望,男人自然是要建功立业彪秉史册,女人则要用心衣食操持好家务。

    诗中所说的“载弄之璋”不难领会,而这“载弄之瓦”,在历代有不同的理解。唐孔颖达注诗说“瓦,纺砖,妇人所用”。纺砖是什么呢,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说纺砖是纺车下压的一块砖。这是不解而强为之解,真要有这样的砖,一定不小也不轻,让一个初生女婴拿着把玩,可信么?周汝昌有《娲皇和“弄瓦”》文,将弄瓦理解为弄砖,说“盖瓦者是屋顶挡雨的建材,烧制难,技术要求高,还有图案纹饰,非常好看。明白了这些,方知弄瓦的中华民俗,其来历已不知几万年了”。他申论女娲炼石非石之自然形体,乃烧制而成的“瓦”。这个说法相当武断,片瓦充其量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弄瓦之俗又何得几万年之数?

    我认为,弄瓦之“瓦”,并不是砖,也不真的是瓦,而是纺轮或纺锤之类的陶器,古时并无陶器之名,总称作瓦器,如《说文》所说,瓦为“土器已烧之总名”。因为纺线是女人的分内之事,给小女子纺轮玩玩,自然也是为着培养她的兴趣。

    璋为玉质,瓦为陶制,两者质地截然不同。璋为礼器,瓦(纺轮)为工具,使用者的身份也完全不一样。《诗经》中弄璋弄瓦的本意,其实与后人理解的所谓重男轻女观念,并无什么关系。当然到后来成为一些特指的概念,那就另当别论了。

    宋代还有弄瓦趣诗,值得一读。据传东坡先生的父亲苏洵在二十六岁时,妻子生了第二个女儿,邀请好友刘骥赴宴庆贺。刘骥醉后吟了下面这首“弄瓦”诗:“去岁相邀因弄瓦,今年弄瓦又相邀。弄去弄来还弄瓦,令正莫非一瓦窑?”查《笑林广记》也有类似记录。人家妻子多生了几个女儿,戏谑说是一座瓦窑,也算是可以一笑。

    说这弄璋弄瓦,又让人想起另一个与玉与瓦相关联的故事来。北朝东魏末代丞相高洋发动宫廷政变,逼孝静帝让位给自己,之后还将之与三个皇子毒死,高齐代替了东魏。高洋称帝后第十年夏月的一天,出现了一次日食。当皇帝的最怕日食月食之类的天象,担心这是不祥之兆,不是怕命悬一线,就是怕帝位不稳。高洋则是担心自己篡夺得来的皇位保不住。他思考汉末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何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走呢?有一位谋士也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随便说是怪王莽没有把刘氏宗室人等都斩尽杀绝。

    高洋觉得这话说得很对,于是大开杀戒,将东魏宗室近亲44家共700多口全都处死,妇孺无一幸免。那些远房宗族非常紧张,其中有个县令元景安说,保全性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宗族,改姓高氏,做一个彻底的投降派。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坚决反对这样做,他斩钉截铁地说:“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他说宁愿被杀头,也决不改姓。结果元景安去告密,元景皓被杀。元景皓玉碎后,元景安瓦全了,他改作高姓,而且得到升迁。不过高洋的命运还是不济,三个月后就病死了。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是宫廷悲剧中留下的名句。玉和瓦的对比,居然还生出这么悲情生动的故事来,里面的滋味是可以反复琢磨的。也许后人并没有读懂元景皓的话,其实他应当还是在以玉喻男以瓦喻女,他的意思是说:我宁可做一个被杀戮的男子汉,也不做改名换姓的妇人。因为女人出嫁后就隐没了原有的姓氏,在元景皓心里,不能为着保全性命而像女人一样变姓,这样的“瓦全”他是决不接受的。如果这个理解不错的话,他说的“玉碎”之玉,实际指的就应当是玉璋了。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