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鼎最初很普通:用来炖煮和盛放鱼肉 和锅差不多

2015/7/22 14:16:54 点击数: 【字体:

鼎最初很普通:用来炖煮和盛放鱼肉 和锅差不多

这个洗衣服的盆看着像鼎,可惜就不是


  说起鼎,大部分人都知道,和“鼎”有关的成语、俗语一口气能说出一串,一言九鼎、鼎鼎大名、人声鼎沸、鼎力相助、三足鼎立、楚王问鼎、问鼎中原、春秋鼎盛等。另外,在中小学的历史教材中都有“鼎”的身影,像“世纪宝鼎”“后母戊鼎”等,便是“鼎”在人们心目中的最初印象。在大型的纪念活动或极重要的外交往来中互赠礼物时,鼎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器物。还有,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也少不了鼎。比如,《楚汉传奇》第八集中,一个村姑抱着有四只脚、形状类似鼎的容器去河边洗衣服。鼎是我国青铜文化时期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也是神秘、贵重的礼器。这是字典中对鼎的有关释义。那么被赋予显赫、尊贵等意义的器物怎么会成为村姑的洗衣盆?好在不是,我只是想说鼎怎么会在国人的文化中有这么重要的地位。

  鼎,在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并不是偶然形成的。作为至尊至贵的王者之器的鼎,最初是很普通的,普通到什么地步呢?只是个烹饪的东东,和现在的锅差不多,用来炖煮和盛放鱼肉。当然,还有个更重要的用途是专门祭祀或典礼。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新石器时代有陶鼎,黏土烧制的。夏商周是青铜时代,青铜鼎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餐具,是夏商周各级贵族的专用品,就像欧洲人喜欢用银制餐具一样。鼎从诞生起,就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作为礼器,普通人是很难享用到的。“鼎铛玉石”“钟鸣鼎食”等成语就说明了古代贵族生活的奢侈。那时的王公大臣喜欢吃肉,经常用鼎煮,不同种类的肉放在大小不一的鼎里,煮熟后直接吃,想到古籍中的“列鼎而食”,那场面也真够壮观的。商、周时代,青铜鼎多作为祭祀的礼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资源,只有帝王将相有能力铸造,鼎就此成为贵族地位和阶级的象征。

  再进一步说,用“鼎盛”形容国力强盛,那时也不是空话。鼎被视为立国的重器,和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夏禹治水时,曾经铸造九鼎代表九州,这成为他统领诸侯和统治华夏的标志。九鼎,实际是大禹之子夏启时铸造的。《春秋左传》有记载:夏朝初年,划天下为九州,设州牧。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派人先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精选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图饰刻镂精美、古朴典雅、气势庄重,以一鼎象征一州。九鼎象征全国九州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不过,从已经发现的商代早期的炼铜遗址和坩锅看,说九鼎“图饰刻镂精美、古朴典雅、气势庄重”,倒有些夸大其词,想来九鼎“古朴”不假,“精美典雅”应该是说不上的。因为依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工艺是远不如商周的。

  周朝建立后,铸鼎热大大胜过商朝,并且成为身份等级的标志。说白了,你是什么身份就看你家有几口鼎,“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这是周朝定的礼仪制度。此时,冶炼技术有了很大发展,鼎的制造水平随之提高,周鼎造型逐渐由方斗状四足演变为圆口鼓腹,三足,壁的厚度也变薄了,图饰镌刻比商朝也精美很多。

  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鼎,就这么从做饭的炊具发展成为传国的重器。“问鼎中原”“问鼎三甲”直接说明了鼎对于国家的重要。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故意在洛水附近边界驻军,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对九鼎的大小轻重很感兴趣,借机向王孙满打听,王孙满很有技巧地回答:天子能够得到天下是因为他有德行而非因为有鼎,以夏商朝君主为例,以说明如果有德行,即使鼎小也很重,反之,虽大亦轻。周室虽日渐衰微,但仍然是天定的统治者,所以鼎的轻重是不可随便问的。楚庄王问鼎是想取代周室,取得天下。

  《楚汉传奇》中的类似于“鼎”的洗衣盆,肯定不是鼎,但由它延伸出来的关于鼎的故事却很有意思。 本报记者 郭志英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山西晚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