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北京行政区划调整改名留遗憾

2015/6/3 11:01:17 点击数: 【字体:

    编辑部:

    本报开设的“地名的故事·那些历史那些乡愁”栏目,让记者再次想到五年前北京那次行政区划调整及改名的事情。那次行政区划调整,原崇文、宣武、东城、西城四区被撤销,随后成立新的东城区和西城区。从名字看,崇文区、宣武区被取消了,保留了东城、西城二区。

    崇文区得名于区内的崇文门,取“文教宜尊”之意;宣武区得名于区内的宣武门,取“武烈宣物”之意。

    古人在思想和形式上都追求和谐统一,北京内城南城墙中间为“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则分居其左右两侧。左崇文右宣武的格局,在阴阳五行中,又另有含义,东方属木,主生,西方为金,主死,所以古时进京赶考的举子都走生门——崇文门;出殡以及押赴菜市口的死囚都走死门——宣武门。

    这一左一右,一东一西,一生一死,一文一武的两座城门后来又被赋予了不少特殊的含义,比如“文成武德,文武并重”“文治武安,江山永固”。而今天看来,崇文、宣武,可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对内以文治国,半部论语治天下,谓之“崇文”;对外以武安邦,不战而屈人之兵,谓之“宣武”。简单的两个地名,其实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治国思想。

    崇文、宣武作为行政区的名称,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情。解放初,北京城区区划调整频繁,先后由20个区调整为12个区,后又合并成9个区。1952年9月,第七区更名为崇文区,第八区改称宣武区。后来,各自的区界几经变动,直到1958年,两区的区划范围才逐渐稳定下来,形成了后来的格局。

    2010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对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做出重大调整,崇文区、宣武区整体行政建制被取消,原西城区与宣武区合并,成立新的西城区;原东城区与崇文区合并,成立新的东城区。至此,崇文区、宣武区成为历史。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作为北京城的核心区,原东城、西城、崇文、宣武面积都比较狭小,可地狭人密,发展空间大大受限。并且由于种种原因,核心四城区发展极不平衡,位于南部的崇文、宣武落后于位于北部的东城、西城。因此,通过行政区划的合并调整,有利于对现有的空间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核心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四个区结合部管理薄弱的状况,推进核心区南北均衡发展。

    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了充分发挥城市整体功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将城市的行政区域重新划分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然而,行政区的命名却不应不慎重。土耳其著名诗人纳齐姆·希克梅特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最难忘,一是母亲的面孔,一是家园的面孔。崇文有全国“工艺美术之乡”的美称,有“崇文三宝”(天坛公园、明城墙、永定门),宣武更是北京城的肇始之地、宣南文化的发祥地和北京城著名的传统商业区。当古城墙和古城门逐渐消失,当四合院和胡同慢慢离我们远去,承载我们对家园记忆的或许只有家园的名字了。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崇文、宣武被取消后,那么多老北京市民表现出巨大的失落感,因为他们关于家的记忆由此便断裂了。

    法国学者绍克吕说:“地理是横的历史,历史是纵的地理。”那么,地名便是这“纵横”网络上繁星一般的自然实体的标记。以崇文、宣武命名城门已近600年,用它们命名行政区也已有半个多世纪。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崇文、宣武已经不单单是两个用来标记地理位置的名字,它们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胎记,体现着城市的底蕴,反映着城市的文脉,映衬着城市的特色。新的行政区划命名为东城、西城,结果“文武”变“东西”,从名字上人们已经看不到文化,看不到底蕴,也看不到特色了。甚至有老北京人感叹:“‘东西犹在’,‘文武已失’,北京不再是原来的四九城了。”

    五年过去了,“文武”变“东西”的遗憾已然造成,后悔抱怨也已无济于事。今后,地名的演变、更改仍会继续,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在修改地名时,能多听听百姓的意见,多听听专家的意见,多考虑一下历史和文化因素,不要让遗憾再次出现。

    本报记者 韩业庭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