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古村落保护,需整体思维、因地制宜

2015/2/28 14:48:40 点击数: 【字体:

古村落保护,需整体思维、因地制宜

浙江松阳杨家堂村

    张  冉

    2月2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报道了山西一座因为300万吨煤而被强拆的明清古村落,随之,河南新郑为建保税区拆除600年古村落也见诸报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传统村落以每天约1.6个的惊人速度消亡。散布全国各处,承载着历史与传统、美与艺术的古村落,究竟面临着哪些问题?正在进行的保护实践提供给我们什么经验?

    “空心化”是根本问题

    青年文保人士杨兆凯进行田野调查时,看到山西成片成片的古村落由荒而破而败,十分痛心。古村落“空心化”,因为建设惨遭拆除……不少古村落就这样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追溯许多村落的古时繁荣,离不开富庶的土地。有丰富的出产,才有人口迁移至此以及房屋的兴建,于是保留下来大量传统建筑和村落文化。在这些链条中,人与土地的关系最为核心。“一定要坚持田人合一的原则,田人合一为村,田人分离为城,而其生活和生产方式外延出村落的文化,更是古村保护的根本。” 古村落保护项目的乡村设计师孙君说。

    人田分离的古村落,不仅文物、古建逐渐荒破,更重要的是,贫困的现实让村落的“离心力”越来越强。要留住人,就需要因地制宜发展立足于本地优势的产业经济。来自政府的拨款总有用完的一天,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近些年,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保护古村落文化的重要性。自2012年起,文化部、住建部、财政部公布了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两千余个古村落入选其中,同时配套了相关的保护资金和政策;在民间,关注该议题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等各方人士也参与其中,挽救濒临消失的村落,寻回山水间的乡愁。

    因地制宜的保护思路

    在浙江丽水松阳县,有不少因地制宜项目的试点,这里完好保留着大量文物建筑,有的村子主推民宿,有的主推艺术家驻留,还有的主打生态粮食作物,都希望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内生经济模式。不过,农副产品的销售环节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果采取传统方式,就只能在附近区域销售,或寄希望于来此旅行的游客。好在,现在的电商平台以及发达的物流,可以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县与村正尝试用开设淘宝店等方法销售生态农业产品。

    专家建议,在古村落保护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保障村民的经济和文化利益,更要注重村民自身的文化保育和发展能力建设,这才有古村落的长远发展。

    当然,遗产保护、文化保育和产业发展,背后都需要政府与民间资金的支持。一位长期进行古村落保护工作的学者表示,从本质上说,保护古村落这样的大事,许多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民间NGO和个体志愿者都希望参与其中,但一方面由于资金掣肘,另一方面缺乏政策支持,在地方的实践,必须要得到地方政府的默许、理解和配合,否则难以进行文化层面的保护工作。“这两年政府对古村落保护加大了财政支持的力度,无论是中央部委,还是省市地方,都有专门的拨款,同时,政府也放手让试点地和民间机构大胆尝试,这种坦诚和气度,是我们走下去的信心。”该学者表示。

    古村落保护的整体思维

    2014年9月,国家文物局召开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首批启动的51个传统村落,均已编制完成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正在分步有序地推动文物修缮、消防、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项目。更为重要的是,试点传统村落在进行保护实践的同时,也参考了诸多海外案例,积累了契合实际、符合国情的探索经验。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松介绍,日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即有历史遗产保护地区提出了不拆、不卖、不租房子的“三不主义”。孙君与政府合作,在湖南怀化高椅村的保护方案,即坚持了这样的“三不主义”,在村落文物古建修复的基础上,更注重保护村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则充分发挥了村民的自主性。而美洲的“一万个村庄”手工艺品商店,则将不同地域的历史村落与现代消费社会连接起来,分散而孤立的村庄所出产的手工艺品,最终集聚在不同的实体店和一个网络商店上进行销售。这背后,是公益的逻辑和商业的力量。

    多名文保专家表示,目前,古村落内生产业发展的尝试都偏于个案,只有整体平台式的运行才能够最大程度整合资源,而最终能够扮演主导者角色的,只有政府。既需要专门用于古村落保护的国家基金,可吸纳引导社会资本,一起支持乡村文物建筑的修缮保护和内生经营活动,也需要统一的信息集散平台,把政府拨款、隐没在山水间的古村落概况、来自外来干预的相关信息资源对接,培训参与保护的各方力量。此外,这个平台还可以是电商平台,古村落出产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艺品,都可以进行在线交易,最终形成可持续提供资金的商业闭环。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外来力量,无论是公益组织还是工商资本,都应放低身段、尊重乡村、尊重沾染泥土气息的艺术与生活智慧,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乡村文化的重建,而不是带着骨子里的高人一等,到村里施助或者越俎代庖,否则,古村落只是作为城市的延伸而存在,而非它自己。

    正如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上所言:“如何破解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难题,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命题。要充分认识传统村落的巨大价值,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