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高 爽
对联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既是一种高雅艺术,同时又是群众喜闻乐见的。
拟春联,内容比形式更重要,要有个性,家里的新变化、新气象,个人的收获和感受都可以写到联里去,让看的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你的喜怒哀乐,了解你的情怀志趣。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年俗文化之一。春联对于中国人、对于过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为此,本报记者专访我省著名楹联家孙丕任先生。
对联是衡量文化水准的一把尺
本报记者:为什么写春联、贴春联对于中国人这么重要呢?
孙丕任:这项古老的年俗能够一直传承下来,首先是因为春联与春节的喜庆气氛密切相关,大红纸写就的春联一贴上去,首先就透着喜兴。春联的寓意也非常吉祥,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春联又很容易得到,再穷的人家,过不起年,写副对联贴上去也是个寄托。
本报记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出口成章,拟出精彩的联语的。对联应该说是一门高雅艺术吧?
孙丕任:对联的发展与律诗的成熟密切相关。唐人的五律、七律,中间两联都需要对仗,有些句子本身就是很好的对联,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等。后来,对联的内容、形式、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对联有着非常严格的格律要求,既要有很好的立意,形式上更要讲究,所以产生一副佳对并不容易。
但也正因为如此,对联也成为一个人、一个地方文化水准的衡量标准之一,一副对联让一处风景名胜名扬海内的例子并不在少数,比如昆明大观楼的长联,大大助推了滇池的旅游热。
对联也要创新
本报记者:除了过年时的春联和书斋里的品鉴,对联还有其他的社会功用吗?
孙丕任:对联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既是一种高雅艺术,可以提高大众的文学修养,同时又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可以走进寻常百姓家,也可以用于宣传和发动群众。以弘扬正气,树立新风。我们常常看到街头的标语口号,如果采用对联的形式,就会琅琅上口,方便记忆和传播,也能更好地起到宣传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就提到了古时河南内乡县衙三省堂前的“得失”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以此联来警醒为官者要清廉自律,关注民生,很有感染力。可见,对联也是一种宣传武器,对党风政风建设很有助益。
本报记者:草根创作的对联,往往在艺术表现力上欠缺一些。对这类创作您怎么看?
孙丕任:对联毕竟是一种语言艺术,“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必须要有形象化的表达,有精彩的语言,精到的用典,否则就失去了它应有的艺术感染力。钱钟书先生曾经讽刺一些现代人写的格律诗是“押韵的文件”,思想性好像很高,文采却差了很多。在对联的创作上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对联创作,必须以丰富的文学修养为底蕴,经过认真钻研,方能由粗转精。绝不是光靠读些对韵的书就能拟出好对联的,如清初大文士王士在《香祖笔记》中所说:“联对虽小道,亦足见人才思”。所以,楹联文化的发扬光大,有赖于更多有深厚传统文化素养的人。对于年轻一代,特别是少年,从小培养对楹联的兴趣,实在十分重要,这也有一个童子功的问题,就像学钢琴一样。
但是,我还要说另一方面,虽然楹联创作呼唤精品,但初学者的热情必须鼓励。对联发展到今天,也需要创新,不能每年过年时还总是那些老套路,内容与今天的生活已经相去甚远了。必须要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然后才能期待佳对名作的出现。只有坚实的塔基,才会矗立起巍峨的塔尖。
写对联要追求“三美”
本报记者:数十年来沉迷于此,对您来说,对联最大的艺术魅力是什么呢?
孙丕任:对联充分反映了中国文字的特点和魅力。闻一多先生在诗歌创作上提出“三美”,即“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虽然在现代诗歌创作上有些争议,但对于格律诗和对联的创作来说,是非常精当的。这种形式上的美感,再加上丰富的内容作为支撑,对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魅力无穷的,可以说是我们的国粹之一。
本报记者:自拟春联渐渐成了一种高雅的时尚。对于新手,您会给出什么建议?
孙丕任:对新手,我不想讲太多条条框框,大家就不敢动笔了,基本上区分开平仄就可以了。还有就是上联收尾用仄声字,下联收尾用平声字。内容比形式更重要,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针对性,结合自家的特点,内容上要具体一些,比如,一年来家里的新变化、新气象,生活和工作上的收获和感受,像结婚、生孩子、孩子考大学这些喜事都可以写到联里去,让看的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你的喜怒哀乐,了解你的情怀志趣。
多问一句
本报记者:您是著名楹联家,常为别人拟春联,很想知道您自己家里的春联写的是什么?
孙丕任:2005年,女儿给我在沈阳买了新房,从此我有了独立的书房,当然很开心了。我给每个房间都起了名字。书房朝北,因为邻近浑河,所以命名为“知北牖”,借庄子《知北游》篇首句:“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玄水即喻浑河。南边的卧室称作“暖姝室”,同样出自《庄子》“暖暖姝姝”之句,很舒心舒适之意。客厅名曰“玉茗堂”,借用了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的别号。还有一个朝南的小房,我称之为 “望南轩”,因为这个房间有一个飘窗,“轩”字正是指带走廊的房间,更深的意思是两个女儿都在南边工作,遥寄思念之意。
那年春节,我拟的春联是:北牖知鸿翼,南轩爱小茶。唐人称爱女为“小茶”,同时也取“茶”的字面之意。
人物简介
孙丕任 1944年出生, 1963年入读北京大学中文系,1968年分配至铁岭农村教书。后调至辽宁省文联工作,2004年退休。现任辽宁省楹联家协会副会长,沈阳市文史馆馆员。著有《朝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