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朱大可:西王母原型是印度湿婆 瑶池位于西藏(图

2015/1/20 11:20:39 点击数: 【字体:

 

朱大可:西王母原型是印度湿婆 瑶池位于西藏(图

  老子像

朱大可:西王母原型是印度湿婆 瑶池位于西藏(图

  西王母

朱大可:西王母原型是印度湿婆 瑶池位于西藏(图

  湿婆

  《华夏上古神系》是文化批评家、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20多年的研究成果,他通过跨文化研究,提出人类的上古神话起源于非洲。有评论称,这是继美国学者发现全球智人源于非洲、新西兰学者发现全球语言源于非洲后,又一个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论断。 

  朱大可在书中还提出,中国女娲、盘古等上古神话,老子、孔子等先秦哲人,其原型或思想源头,均来自印度、西亚和非洲。这个观点,一经提出,即引发争议和关注。

  日前,朱大可接受记者专访,对华夏上古神话“西来说”做进一步阐发。

  老子或是最早到印度取经的东亚人

  《华夏上古神系》中提到老子是印度留学归来的楚国人,孔子的血缘里有通古斯语族的印记,墨子则兼具了犹太先知和拉比的两重特征。

  朱大可重点向记者介绍老子思想的印度痕迹。他说,把老子跟释迦牟尼做一次行为比较,会发现这两位伟大的圣者,遵循了同样的创教模式——都离家出走,都隐逸于树林,都选择某树(李树或菩提树)作为修炼场所,都盘腿反足(“双盘”),都做瑜伽式静坐、调息和内观,都长着一对大耳朵,都从生老病死或老弱病残的生命现状出发进行沉思,最后又都发现了至高无上的真理。

  朱大可认为,这种相似性绝非偶然,因为他们都是印度“沙门运动”的成员,负有宗教改革的重要使命。另外,像有和无、道与名的概念,也都源于吠陀经。

  他因此推断,老子可能是最早到印度取经的东亚居民。老子借用婆罗门教的修行模式和宗教概念,创立出属于中国本土的独立思想学派。老子的不朽性在于,他不仅善于借用,更善于超越和创造,由此推动一种全新的东亚思想体系的诞生。

  西王母原型是印度湿婆

  朱大可认为,女娲、盘古、西王母等中国上古大神,也是“外来身份”。比如,对《山海经》的研究表明,西王母的原型是印度湿婆。

  《山海经》里面有关于西王母的三段描述,说西王母代表死亡和刑罚。这描述了湿婆的一种神格,湿婆是一位双面神,既代表生命,又代表死亡。《山海经》里描写的是关于毁灭和死亡的这一面。西王母的形象是豹齿虎尾,而湿婆的造型是披着虎皮。西王母蓬发善啸,因为湿婆是舞蹈之神,当她跳舞时,就会蓬散头发,发出尖利的啸叫。西王母头上戴了一个新月形的头饰(戴胜),这正是长在湿婆额头上的第三只眼睛。

  除此之外,《山海经》里还描写了西王母的穴居风格,这使很多人感到困惑,但放在湿婆身上就很好解释。湿婆在山上修炼了两万年,而修行的地点,就在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山的石洞里,位于今天的西藏阿里地区,山下有一个美丽的大湖,叫玛旁雍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瑶池。

  秦帝国的制度原型来自古波斯

  秦帝国(前221-前207)的制度原型来自古波斯,在朱大可看来,几乎接近于一个定案。

  秦帝国的车同轨、书同文、量同衡、人工水渠、豪华陵墓、驰道和驿传制度、烽火台报警体系、行省(郡县制)、锁子甲等兵器,其原型都源于300年前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前330)。

  依据常识判断,导致这种“大面积雷同”的概率很低,它只能是传播和模仿的结果。

  《史记索隐》更是宣称,秦始皇按照居住在甘肃临洮一带的长狄(岑仲勉考据为波斯移民)的形象,铸造了十二座铜人巨像。秦始皇之所以能够获知这些资讯,是因为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击败波斯,大量祆教徒向东逃迁,分北线和南线两路涌入中国,分别居住在甘陕和楚国南部(今湖南省衡山一带)。正是这些波斯难民中的贵族,向秦帝国传授了本国的政治经验。

  华夏民族善于接纳“异乡神”

  朱大可说,华夏民族是一个善于接纳异乡神的民族,魏晋以来,它曾经以高度开放的姿态,接纳了佛教、景教(基督教)、祆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

  商朝信奉“帝”,周朝信奉“天”,这两个神都源于外部世界。郭沫若早就指出,“帝”字从形义两个方面,都来自苏美尔。朱大可则进一步发现,他们还拥有共同的神名音素标记,也就是说,在形音义三方面,“帝”都缘于西亚。这意味着一个有趣的事实——商朝信奉的大主神,是不折不扣的“异乡神”。

  为什么一个强悍的东亚帝国,要信奉几千里以外的神祇?在朱大可看来,华夏文明是原住民东夷族群跟西进的西戎族群冲突、融合的结果。这场漫长的冲突造成大规模死亡,也带来了文明的杂交、融合与生长的动力。

  走在解密的路上

  朱大可说,反对《华夏上古神系》基本观点的声音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一些网民的无理性攻击,对此,他一笑了之。另一方面来自知识界,主要是支持“西来说”的学者,如刘苏里和任剑涛。

  有人挑战书中依据语言学所做的历史分期,如书名中“上古”的概念。朱大可说,“先秦能算上古时期吗?当史学界本身在分期上都一片混乱时,你又怎么能指望我的分期会得到各界公认呢?”

  “不过,这种专业的质疑是富有建设性的,它促使我把研究做得更加缜密。学术创新是一种探险运动,必然会露出各种大小瑕疵,需要不断听取意见并加以改进。”朱大可说,自我修正,是他的神话研究开放性的另一种证明。

  朱大可表示,《华夏上古神系》的用意,并非要马上解决问题,而是旨在提出问题,所以它变成一个庞大的问题平台。“大多数问题暂时还没有解,比如巴别语和巴别神系的细化、龙的起源以及三星堆的起源等等。《华夏上古神系》走在解密的路上,但远没有抵达终点,需要更多年轻一代的学人加入。”(记者万建辉)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