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作为汉文化最基本的细胞,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和民族特色,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伴随着灿烂的中国文化向四方传播,逐渐形成了汉字文化圈。目前,除中国使用汉字外,过去使用过或现在仍在使用汉字的国家有越南、日本、朝鲜、韩国、新加坡等。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雷汉卿研究认为,从古至今,汉字对文化传播和民族团结起到关键性作用。正是因为有了汉字的传播与发展,东亚四邻国家在文化精神、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文学艺术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同化,甚至于在民风民俗,民间礼仪等方面各国都有相似、相通的地方。汉字不仅仅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符号。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殊载体,成为汉文化圈共同的文字基础。
向南传播
越南
从“儒”字到沿用千年的正式官方文字
传入时期:公元前40年左右
传播途径:行政需要
汉字在越南的历史与传播要追溯到秦始皇三十三年设立象郡时期。象郡是秦朝的郡级行政区,管辖范围包括今广西西部、越南中部和北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在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设交趾、九真和日南三郡,汉字随行政的需要南行至岭南直到现在的越南。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40年左右,汉字经广西传入越南,越南把汉字称为“儒字”,意思是儒家的文字。其后,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期里,越南上层社会把汉语文字视为高贵的语言文字。朝廷的谕旨、公文、科举考试,以至经营贸易的账单、货单都用汉字书写。小孩读书也像当时中国一样,一直到公元13世纪,“喃”字的出现。
雷汉卿教授介绍,“喃”字是以汉字为基础,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法,创造出的一种新型文字。往往用两个汉字拼成一个新字,即借用一个同越南语音相近的汉字和一个同越南语义相近的汉字,把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字。“例如,越南语中的‘三’,音为‘ba’,新字就写作‘巴三’;越南语中的‘公鸟’,读作‘公’字音,意为孔雀,因为越南语中孔雀音为‘cong’。这就是喃字,用以区别儒字(汉字)。”
1945年,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后,拉丁化新文字成为越南的法定文字,称为“国语字”,但汉字对越南各方面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在当今越南语中,汉语借词占越南词汇的70%左右。这些汉语借词绝大多数保持了汉语词的原意,如“人民”、“欢迎”等等。正是基于这种历史和文化上的原因,现在越南的名胜古迹、寺庙的横匾、对联、家庭的祠堂都是沿用汉字。民间举办婚礼用双“喜喜”,过春节贴倒“福”表示福临门,为老人祝寿时也用“寿”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