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是唐肃宗李亨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由唐朝册封建国、契丹太宗耶律德光天显元年(公元926年)才被契丹吞并的东北割据政权。这个由粟末靺鞨大氏建立的国家,全盛时领土跨据今天中国黑、吉、辽三省,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朝鲜北部广大地域,首都上京龙泉府(在今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渤海镇境内)曾是东亚仅次于长安的第二大城市,号称“海东盛国”,前后立国一个半世纪之久,和中国唐朝、五代、契丹,朝鲜,日本都建立了密切的外交和商贸关系。
然而这样一个立国时间很长、在当时东亚地缘政治版图上举足轻重的国家,到底有没有过自己发行的铸币,却直到今天还是个谜。
认为“渤海国有铸币”的,通常把1989年黑龙江宁安出土的一枚“开泰元宝”认定为渤海国铸币,其理由,一是宁安即为渤海国的首都龙泉府所在地,当地出土的铜钱,自然有可能是渤海国铸币;二是渤海国年号无“开泰”字样,而唐代使用最广泛的铜钱——开元通宝(或读作开通元宝),恰好也不是年号钱,很多地方仿效初唐体制的渤海国,很可能发行一种非年号的官方铸币;三是渤海国盛产铜矿,甚至还有向唐朝输出熟铜的记录,既然有铜,也就有条件铸造铜币。
但这些理由看似充足,实则经不起太多推敲。
宁安的确是渤海国首都所在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当地出土的铜钱就一定是渤海国铸币。据记载,这唯一的一枚“开泰元宝”系混杂在多达30余斤的古铜钱中,被农民送到有关研究者手中的,这就表明上述铜钱并非出土自确切的渤海国遗址、墓葬,甚至未必是同一地点出土,且“30余斤”铜钱至少有数百枚,其中被推测为“渤海国铸钱”的仅此一枚,既然剩下几百枚都可以是“外地钱币”,那么开泰元宝同样也可能是舶来品。事实上,渤海国墓葬、遗迹中并非没有出土过铜币,但数量极少,能确认的不过10枚,其中8枚唐代“开元通宝”,一枚北周“五行大布”,还有一枚日本“和同開珎”,都是“进口钱”。至于“不是年号钱”和“渤海产铜”,就更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以此认定来路可疑的“开泰元宝”是渤海钱,实在难以服众。 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