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宋文化中的荷韵

2014/8/13 9:50:54 点击数: 【字体:

    荷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有200多个品种。其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不知荷花曾醉倒了多少雅士墨客,又承载着多少高洁之士的情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代诗人杨万里用诗勾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暮春时节,和风习习,一根根如翡翠般碧绿的荷梗从水中悄悄探出头来,似有一种生命在流动,开始无忧无虑地生长。进入初夏,一朵朵莲花,含苞待放,荷尖露出一抹嫣红,慢慢从绿中探出洁白、粉红的笑脸,就像妙龄少女敞开了心房,透出无限芬芳。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也是杨万里的名句,写出了盛夏荷塘之美。 当晨曦初露,荷林渐渐显山露水,一幅亦真亦幻的写意画跃然眼眸,说不尽的娇艳,描不尽的妩媚。

    “萧萧疏雨乱风荷。”雨中的荷又不同,在斜风细雨的轻抚下,荷,洗尽铅华,落落大方地在这烟雨盛景中舒展自己独有的清润身姿,粉嫩的花瓣微微打开,和着雨滴的灵动,皎皎如玉,熠熠生辉,那空蒙雨色中的蹁跹,不知令多少人沉醉忘归路。雨后赏荷,则数北宋词人周邦彦写得好,“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举”字用得神妙,荷叶像伞一样被水托出湖面。雨后的荷,像仙女出浴,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美。难怪欧阳修干脆乘船行至荷花深处动情地说,“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前呼后拥,清香萦人,诗人尽可醉也。

    雾中观荷,别有一番情趣。雾中的莲,近处的簇簇拥拥、安谧静穆,远处的含蓄朦胧、诗意丛生。莲丛深处,偶而传出数声稀疏的蛙鸣,为这雾这景增添丝丝情韵。月下的荷,更是迷人。宋代词人张元千在《浣溪沙》中写道:“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这首词写出了词人在雾中、月下赏荷的情景。月亮被云彩遮住时,笼罩在雾色中的柳树显得更加模糊;露水珠儿在荷叶上滚动,仿佛水上飞过的流萤。面对此情此景,词人如痴如醉,对月静坐,直到天明。

    “秋已暮,红稀香少,莲子已成荷叶老。”当荷花褪尽红颜,季节已缓缓进入深秋。秋季的荷塘粉残香冷,枯黄的荷枝、残缺的荷叶,在绵绵秋雨中还是不肯摧眉折腰,直至最后一滴水从枯干的荷叶上落下。在萧瑟的秋风中,荷变得稳重深沉,它扎入淤泥中的根已长成丰腴清甜的莲藕,这是荷馈赠给人间的又一件礼品。

    荷花还是传递爱情之花。宋代词人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写道:“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一首倾诉相思之苦的词,是词人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词人以“红藕香残”起笔,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她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才下”、“却上”,感人至深,成为千古绝唱。

    “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主荷花到处开。”荷花以它特有的风韵在古城绽放。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 映日荷花别样红”,从《爱莲说》到《采莲曲》,都流露出荷花的阵阵清香,为灿烂的宋文化增光添彩。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2014-08-12)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