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做客省图“长江讲坛”,借“曾国藩的人生智慧”这一话题,说儒家文化,妙谈治学中的自省、自学、自我成长。在提到治学的怀疑精神时,他还提出自己的观点:屈原作品中爱用“兮”并非跟楚地的方言有关,而是因“三闾大夫”的角色是巫师。(记者郑晶晶通讯员刘虹刘莎莎)
儒家文化是自救的哲学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有种文化可以拯救全人类,我的直觉告诉我,可能是东方的儒家文化。”郦波在讲座开始时便提出,儒家文化是“自救的哲学”。
郦波表示,这种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曾国藩——从一名通宵背诵《岳阳楼记》也只能背一两句的“笨小孩”,成长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位大儒、理学大师,与儒家文化对其的影响密不可分。
郦波说,曾国藩擅长儒家的修身,他每天在日记里自省,写了30年,只因重病中断了30天,他的日记,被誉为东方的《忏悔录》。
针对当前不少学生一上大学就染上严重的网瘾的现象,郦波称,就是因为其内心没有精神寄托。他说,曾国藩的成长成才经历是对当今大学生很好的指导,大学生们可以多看看《曾国藩家书》,从中汲取养分。
屈原爱用“兮”因是巫师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此次来汉做讲座,郦波也特地谈起祖籍湖北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作品。他说,不少人说屈原的作品中“兮”字很多,是因这是楚地方言导致的,他对此产生质疑,称是因屈原的身份是“巫”所致。
他说,屈原本来是三闾大夫,主管三个贵族家族的姓氏以及祭祀、贵族教育,“在那个时代,他的角色是‘巫’,负责跟神沟通,所以常用‘兮’之类的感叹词。”郦波说,这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屈原的文章中经常有男女角色的变化,还在《楚辞》中用“香草美人”自喻。
郦波说,屈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作为一个典型的爱国知识分子,参政本不是他的本职,按理说“只用关心神的事情”的他,还一腔热血关心“民”的事情。郦波认为,当今的学子不仅要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更需要学习他身上那种传统士大夫精神。(原标题:郦波:屈原"离骚"爱用"兮"无关方言 因其是巫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