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节的时候,大人们总是要给孩子们一些零用钱,称为“压岁钱”,是希望用这些零用钱换来平安吉祥,让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其实,“压岁钱”源于北宋的一次偶然事件。
北宋的时候,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是北宋的京城,每到春节的时候,汴梁城里总是全城庆贺,热闹非凡。据史籍《桯史》中记载,北宋神宗年间,当时的朝廷枢密副使王韶的小儿子名叫南陔,在有一年春节的夜晚,南陔随着大人在汴梁的街头观灯游玩,却不料祸从天降,南陔被歹人给掠走了,准备勒索南陔家一笔钱财。途中,带着南陔的歹人巧遇朝廷里的车子经过,南陔大声呼救,歹人心中害怕,放下了南陔,仓皇逃跑,南陔得以随车进入皇宫。宋神宗问清了这件事情的经过,就赐予南陔一些金钱,给他压惊。
此事原本是发生在北宋都城汴梁的皇宫内,但是,却很快传扬了出来,并流传于民间。于是,人们纷纷效仿宋神宗的做法,在过年的时候,除了给孩子们买爆竹、吃食外,还要给孩子们一些压惊的零用钱,并称之为“压岁钱”。
后来,全国的百姓也纷纷效仿这种做法,时间长了,春节给孩子们发放压岁钱就成为我国传统的春节习俗之一。《清嘉录》中说:“长幼度岁,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意思就是说,大人在春节时都要给孩子用红绳子串的百枚铜钱,称之为“压岁钱”。
“压岁钱”原是为了给孩子们压惊,是为了使孩子们免受惊吓,用来安慰孩子们,以求孩子们能平安快乐的成长。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压岁钱的意义已由压惊转化为春节时期的美好祝福了。
春节给孩子“压岁钱”这种习俗虽然源于北宋的一次偶然事件,却在我国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一直沿袭至今。作者:王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