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汉字书写 从热爱开始

2013/10/10 9:30:05 点击数: 【字体:

 

汉字书写 从热爱开始

山东烟台永铭中学学生在书法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俭”字书写方法。凤尾竹摄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汉字方寸之间的文化之深和艺术之美,已经因转化为键盘上敲击出的一个个字母和代码而失去了原有的神韵。

  我们看到,尽管教育部已于2011年、2013年分别印发了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和纲要,要求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但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仍然不容乐观。

  唤起下一代对汉字书写的热情与喜爱,让有着6000余年历史、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汉字继续发扬光大,让每个人都能写出一笔好字,需要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我们还会热爱汉字书写吗

  在这个信息多元、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的时代,谈及热爱,似乎已是一个略显奢侈的词汇,但如果是热爱自己的母语、热爱本民族的汉字书写,却应该是一个再明确不过的命题。可是,就连这个命题,依然有着不少的论争。

  “一手潇洒飘逸的字,笔锋触碰在信笺上的沙沙声,空气中飘散的墨水芬芳,是民族书写的集体记忆。” 持赞同观点的人认为,在全世界的古老文明中,唯有汉字从它诞生之日起延续使用,至今没有中断。有着6000余年历史的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汉字的诞生,让中华民族的文化魂魄有所寄托与依归,有了汉字,才有了辉煌璀璨的唐诗宋词元曲汉文章,才有了汪洋恣肆、或奔放或内敛的书法艺术,才有了记载正朔交替、王朝变迁的百家史册,数千年文明得以薪火相传。热爱汉字、热爱汉语,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传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承载民族希望与未来的青年一代必须肩负的使命。

  而持反对观点的人则认为,尽管汉字有着构造巧思之美和韵律和谐之美,但因信息时代的潮流,已没有办法让年轻人喜爱。技术手段的变革与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让信息的快速和便捷传递成为时代要求。当前,无论是资料的收集,文章的编辑、传阅,社交与通讯都通过电脑和手机来完成,键盘和代码输入自然而然地取代了传统的书写。既然数码时代的大趋势无法阻挡,汉字书写的没落也就成为无法改变的自然选择。

  尽管持两种观点的都大有人在,但绝大多数学者依然坚持,无论科学如何进步,无论电脑、网络技术如何取代人体功能,良好的书写习惯、熟练的书写技能以及起码的书法艺术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人应有的基本文化素养。有专家指出,“汉字及其书法艺术作为一个文化系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正如书法家刘炳森曾指出的,写字的意义超过写字本身,完全可以上升到对民族文化的感知、认知层面。放弃了汉字书写,或者失去了汉字,那就很可能彻底断绝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我们还有机会书写吗

  相较于一些国人对汉字“失写”趋势的淡漠,一些外国人对于中国汉字的热爱却令人感慨与深思。

  2011年,当《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电子显示屏播出,用笑容形象诠释中国国家新形象的时候,中华文化的另一种古老的形象代表——汉字,也正通过互联网引起广泛关注,向世界悄然传递着中国的声音:一名外国人理查德·西尔斯潜心研究汉字,20年努力工作创办“汉字字源资料网站”,理查德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进行了整理并放到了互联网上,通过网站,用户输入不同的汉字,只需轻轻一点,每个汉字的字形及其演变过程就会清晰呈现,方便快捷、形象直观。理查德说,“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我的目标是要把汉字的字源资料放在国际网络上,让全世界的人免费使用。”

  当然,如果只是单纯的热爱和欣赏,只能让汉字最终成为一种艺术,虽博大精深,但终究是阳春白雪,只有让使用者在实际应用中领略其美好和精湛,才是让汉字保持生命力的有效途径。

  遗憾的是,我们看到,就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言,能够有机会拿起笔进行汉字书写的机会已经越来越有限。先不说成年人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绝大多数通过电脑和互联网完成,就连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和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孩童拿起笔来涂鸦、记录、书写的机会都已经越来越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不少中小学推广电脑的使用,课堂上没有了黑板,老师的面前摆着电脑和投影仪,全部的教案通过投影呈现,不再书写板书。学生们人手一台电脑,通过电脑记录讲课要点,完成老师的问题、作业,与老师的全部交流都通过电脑实现。课堂上,老师没有了书写板书的机会,学生也没有了记笔记的机会。

  科技的进步是一柄双刃剑,在带来讯息传递交流、数据统计汇总方便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地将墨香从我们的童年、从我们的生活中驱赶出去。右手中指第一关节处被笔压出的印子、磨出的茧子,课间擦黑板引起的淡淡的烟尘都已悄悄地成为了几代人童年的记忆……

  如何让人爱上汉字书写

  那么,我们还能让下一代爱上汉字书写吗?怎么做才能激发孩子们了解汉字字形、字义,结构、演变的兴趣?

  教育部在今年年初已公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纲要还对中小学各学段学生的书法学习提出明确要求:小学低年级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使用钢笔,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平正、匀称,力求美观,逐步提高书写速度。小学高年级,运用横线格进行成篇书写练习时,力求行款整齐、美观,有一定速度;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用硬笔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初中阶段,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高中阶段,可以学习用硬笔书写行书,力求美观。

  在为之欣喜之余,也有专家表示,尽管教育部明确强调,“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但考虑到汉字传承的迫切性和目前在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功利现象,还是应该提倡各学科考试中设置卷面分,以引导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重视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当然,除了强制的手段,激发孩子们对于汉字书写的兴趣才是根本之道。

  茶余饭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因一个个小格子而开动脑筋,笑声不断,或纵或横,兼顾行与列,字母因一些巧妙的线索而生动排列,这是我们经常在国外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填字游戏。这种古老的游戏一直被传承,迄今仍历久弥新。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字母和文字的兴趣被自然激发,寻求字母之间天然的逻辑关系是那么神秘而有趣。

  其实,这样的游戏在我们国家更应该被提倡。汉字是最为奇妙和生动的文字,它具有表音、表意、记号等性质。其“表形”是指可以表现一种外在的可视的形态、形象;其“表意”是指通过“形”来表达含义。汉字造字法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强调形与意的紧密相连。因此,汉字不仅在艺术上长于意象表达,在认知上更具备直观、概括的特质。

  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孩子们通过一个个汉字去触摸几千年的历史变迁,通过一个个汉字感知几千年前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痕迹,通过一个个偏旁部首来揣测汉字背后的含义和流变,这是一个多么充满奥妙的过程。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正在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及“汉字英雄”等节目,都敏锐地把握到这一点,激发学生乃至全社会对于汉字音、形、意的兴趣,即使孩子们一下子想不起汉字怎么写,但是通过主持人提供的解释,还是可以通过偏旁、部首来推测汉字大概的写法。这就是汉字的魅力!

  前景是美好的,当有更多的电视人精心创作出更多寓教于乐的电视节目,当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真正地热爱汉字并热衷于将汉字的神奇与丰富性启发给孩子,当有更多的家长重拾“字如其人”的重要性,汉字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将真实可期。(原标题:汉字书写 从热爱开始)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3-10-10)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