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印象之古都探遗——张氏旧宅:昔日繁华盛景地 云烟散尽留遗存

2013/3/22 11:20:47 点击数: 【字体:


印象之古都探遗——张氏旧宅:昔日繁华盛景地 云烟散尽留遗存

顶子床

印象之古都探遗——张氏旧宅:昔日繁华盛景地 云烟散尽留遗存

 
精美的木雕
 

  简介张氏旧宅位于洛宁县河底镇城村村,现存建筑坐北朝南,保存较好的有五宅合一的“五连院”、四宅合一的“四连院”、双龙桥等。张氏旧宅的宅院从清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开始修建,至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公元1874年)才基本完成,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珍品。

  2006年,张氏旧宅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宅院相互通连 建筑布局巧妙

  洛宁县河底镇城村村四周原有城墙环绕,城门高耸宏伟,村南有护城河,故称“城村”。张氏旧宅的四周也有夯土墙围绕,宅内每个院落布局大体一致,由院门和东、西厢房及上房构成,为“四合院”式建筑。其中,上房面阔三间,屋脊上饰有飞禽走兽;厢房面阔五间或六间,为单面建筑,与相邻院落的厢房共用一面后墙。

  据村里人说,张家的建筑选材、做工十分考究,大都以青石为阶,青砖筑墙,前后出檐,房脊雕花。房舍布局紧凑,所谓的“五连院”就是由5个建筑结构相同的“四合院”连在一起。整个大院按家族世系、血缘关系对房屋进行分配使用,方砖铺地,廊道相接,院院互通,下雨时人来回走动,身不会淋湿,脚不会沾泥。

  历经200多年的风侵雨蚀,如今的张氏宅院虽已无当年“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景象,但透过仅存的建筑,触摸着房前的石雕、木雕、砖雕,我们依然还能窥见当年宅院的繁华盛景。

  木雕石刻精美 管窥昔日盛景

  漫步在古宅里,门窗上的木雕不时映入我们的眼帘。“耕读传家”、“荷花莲藕”、“麒麟送子”、“松鹤延年”等图案寓意丰富、栩栩如生,显示出主人的风雅趣味。

  进入房舍内,一张“顶子床”让人眼前一亮,它从床腿到四边都雕刻着各式图案和花样。年过八旬的张传亮老人告诉我们,张氏宅院里的家具选材上成,做工精美。早年有传说,张氏使用的夜壶都是用金子做成的。这虽为传说,却也从另一方面显现出张氏的富有。

  据村里老人讲,以前宅院大门口立有造型精美的石狮、石鼓等石雕,形态、大小不一,富于变化,几乎每座大院的迎门墙上都镶嵌有“土地神”。此外,宅内曾立有2座牌坊和4座石碑。后来,石碑在修建学校时被当做地基埋于地下,牌坊也倾倒于沟内。

  整个张氏旧宅内,石雕、砖雕、木雕随处可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木雕和石刻艺术博物馆。

  骡马良田无数 大户声名远播

  这座尽显奢华的豪宅到底是谁人所建,又是怎样建成的呢?

  据该村张氏后人张保堂先生介绍,张氏祖上大约是在公元11世纪来到城村村的,至十五代张淳时,张氏已是骡马成群、良田无数的大户了。张氏家谱记载,张淳是个郎中,精通医道,凭精湛的医术挣得不少家业。到他的儿子张九思时,张氏成为方圆数百里的首富,田过千顷,佃户千余,年租万石。

  洛宁县相关史料记载,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年—公元1820年),豫西首富为城村人张九思。张九思在永宁、宜阳、渑池等县有耕地千余顷,是个标准的“千顷牌”大户,方圆数百里都有他的佃户,年租万石。

  张九思生有两子,长子叫张师禹,二子叫张师周。张师周曾当过盐运使,被封为朝仪大夫,差肥位显。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公元1820年),张家开始扩宅建院。到清同治年间,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张氏宅院已占地约1.5万平方米,由近40座大院1000多间房屋组成。

  那时,张氏的店铺广布全国各大城市。村里老人讲:“那时张氏不仅田地多,生意也做得很大。张家人去京城时,路上都是住自家开的客栈。”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网-洛阳日报(2012-05-2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