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印象之洛阳城墙:卸了妆的古都背影

2013/3/22 10:41:11 点击数: 【字体:


印象之洛阳城墙:卸了妆的古都背影

  安喜门(资料图片)

  古之城池,皆有城墙。洛阳是帝都,更是古战场,战事一开,箭镞所至,城墙首当其冲。城墙屡建屡毁,处处写下沧桑;城楼垛口之间,有过多少既往。此篇介绍东周王城、汉魏故城之城墙。

  电影《一九四二》中有这样一组镜头:豫北灾民逃难到洛阳,只见洛阳城墙高耸,城门紧闭。外地观众看了说:“洛阳人真牛,不但不让难民进城,还在城墙内放烟火!”洛阳观众看了说:“瞎编的,那时候洛阳哪有城墙?城墙早就塌了!”

  其实,电影中展现的洛阳城墙确实存在,只是没有镜头中的高大巍峨,城楼上也没写“洛阳”二字,当时豫北灾民主要在城北门外会集,城楼上写的是“安喜门”三个字。当时洛阳城墙犹在,只是到了1944年5月日军进攻洛阳时,洛阳城墙才有所损毁。1948年解放军两次攻城,国民党军还凭借城墙进行了抵抗。

  目前在我国,古城墙保留比较好的城市是西安和荆州,开封也残留了部分古城墙,遗憾的是作为千年帝都的洛阳,可仰望、登临的古城墙已不复存在,仅有一些城墙基址和夯土残留了。

  王城城墙遗址:惯看春秋风云与列国纷争

  夏商周三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夏商已远,不再赘述。单说这东周王城城墙,至今遗迹犹存,显示着王城的轮廓:北依邙山,南临洛河,西跨涧水,大体呈正方形。西北角在今东干沟村北,东北角在火车站东约1公里,西南角在兴隆寨村西北,东南角已被洛水冲毁,未见城墙。整个王城周长约15公里,城址范围和今天的西工区相当。

  略呈正方形的王城,却在西城墙一线出现了曲折。西城墙从西北城角(地处纱厂西路与涧河桥交接处东南200米)向南走,经过东涧沟村,沿涧河曲折入王城公园,在中州路涧河桥北折向西,至原胶鞋厂又南折,过牡丹大酒店西侧,入七里河村向西,过黄河路入轴研所后南折,至原洛阳建专南院东转为南墙。西墙全长3000余米,墙宽15米左右。西城墙出现曲折的原因,是为了屈就于涧河河道,依河随行。

  北城墙平直。北城墙从西北城角开始向东,经纱厂、春晴路北侧,一直到光华路北端,再至道南路801仓库,转而南折,全长2890米,墙宽8米~10米。南墙西起原洛阳建专南院,经兴隆寨村,东越涧河,过瞿家屯再往东,全长约3400米。南城墙周围的建筑最多,在城外发现了大型的礼制或馆驿性质的建筑遗迹。在西南隅建筑群基址东侧,瞿家屯村东北一带,还发现了许多粮窖。东城墙北起801仓库,向南经省建三公司,穿过唐宫路,经原邮政大厦,过中州中路,经原旋宫大厦,至农业银行东侧,往南一段被洛水冲毁,东墙总长约3500米,墙宽15米左右。

  在今天看来,王城城墙的总长度不长,但在3000年前,营造这样的城池,建起这样的城墙,已经很不简单。从目前发掘的实证看,这些城墙全是用夯土筑成的,没用砖石包砌。

  难道当时没有发明砖吗?我查先秦典籍,确实没有“砖”的称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只有“瓦”字而无“砖”字。但从陕西出土的文物看,早在西周中后期已经有了砖,作为东周都城的王城,其城墙为什么没有用砖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与洛阳几位专家讨论,大致有三种解读:一是在我国早期城垣建设中,用夯土筑城墙早已成为习惯,所有城池都是这样建造的;二是当时的砖大多为空心砖,用这样的砖筑城墙抗打击能力并不强;三是为了节俭,城墙用土筑,城门用砖筑,可以节约大量开支。我倾向于第三种观点。

  自东周第一位天子周平王迁都洛阳开始,共有20多位天子在此执政。东周灭亡后,王城仍残留了一段时间,秦汉之际还加以修葺,到西汉后期才逐渐荒废。东周王城的特点:一是规模小,若论城市的规模,不是它的长项;二是城墙比较简陋,皆为土筑,若论坚固与漂亮,亦不是它的长项。但王城也是有功绩的:一是留下了城市建设形制,为后人建城提供了依据;二是城址选得好,后来的洛阳城几经兴废,搬来搬去,但最终还是定在了周王城附近;三是它作为都城使用了500多年,经历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站在东周王城的城墙上,可观看春秋风云,目睹列国纷争,它是时代的见证。

  汉魏故城城墙:见证改朝换代与征伐兴替

  在洛阳,徐金星先生是研究汉魏故城的专家,曾在此蹲点考证了20多年,他的目光曾把这片废墟细细打量。

  前几日,我向他提出疑问:到了汉魏时期,砖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了,为啥汉魏故城的城墙仍然不用砖呢?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先后以此作为国都,都城史有540年以上(包括东周时曾一度使用),其间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在花样翻新的攻城战术中,这些土城墙能否阻挡得了敌人的进攻?

  徐金星说:“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曾考虑过很长时间,但从发掘的情况看,整个汉魏故城确实没有用砖砌城墙。只是在这些土城墙的周围,发现了护城河设施,可能是护城河阻断了敌人挖城墙的路径。”他接着说:“当时是引谷水沿着邙山脚下绕城一周,拿护城河作城墙外围的第一道防线,而且从分金沟引入谷水后,还巧妙地注水入城,最后注入城东的鸿池。城东护城河的水很深,可以行船,形成漕运,最后汇入洛河。”

  如此看来,汉魏故城的护城河,成了“液体城墙”。另外,从汉魏故城的“血统”看,它实际上是在西周建造的成周城基础上扩建起来的,具体位置在洛阳城东约15公里偃师市与孟津县毗连的伊洛平原上,保存至今的主要遗址有内城城垣,东、北、西三面遗存1万多米,最高处达9米。城市平面为长方形,南北稍长而东西较窄。南城墙因洛河北移被水冲毁,北、东、西三面城墙保存较好,部分地段高出地面5米~7米。包括西北隅金墉城在内,北城墙全长约3700米,宽约30米;西城墙残长约4290米,宽约20米;东城墙残长约3895米,宽14米。全城周长14公里,城墙皆用夯土版筑,版筑夹棍眼的痕迹明显。在部分城墙上还发现有向城外突出的墩台,西墙北段有4座,北墙东段有3座。墩台间距为110米~120米,类似后世城墙所筑的“马面”,这种设施便于发现接近城墙的敌人。

  北魏时,鲜卑族入主中原,虽然也以洛阳为都城,但建立了单独的宫城,宫城位于城内北中部,南北长1398米,东西宽660米,占全城总面积1/10左右。宫城的南、东、西三面城门已找到,南门也称阊阖门,门洞阙口宽约46米,门两侧有厚大的夯筑土阙,形制雄伟。在宫城其他地方还发现夯土台基20余处,疑为宫殿遗存——试想一下,宫殿基址和形制雄伟的土阙,都没有用砖,更何况长达十几公里的城墙呢?那得烧制多少砖啊!看来古人筑城墙,能节省就节省,不滥用材料。

  由此可以肯定,从前我们看到的连环画(小人书),描写汉魏攻城战斗时,画家所绘的巍峨城墙,浑砖到顶,全是假的,不合史实。(记者 孙钦良)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网(2012-12-1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