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印
古代商贸活动的独特物证
18日上午,我们来到位于龙门大道与古城路交叉口附近的定鼎门遗址博物馆,看到雄伟、高大的定鼎门城楼倒映在水中,别有一番景致。
走近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前的广场,一段特殊的路面吸收了我们的目光。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布满了车辙印、脚印以及骆驼蹄印等印迹。
“这段路面,是我们此次改造提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洛阳隋唐城遗址管理处处长王丽娟介绍,定鼎门正式启用于隋大业年间,是隋唐洛阳城最外层郭城的正门。2007年,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启动后,市文物部门对定鼎门及其附近遗址进行了持续发掘,发掘面积达6800平方米。一项重大发现是在距定鼎门遗址南50多米处的长30米、宽5米的晚唐土层中,发现了一些密集的人、动物的脚印和车辙印等印迹。
这些印迹能够保存下来非常偶然。据有关专家推测,之所以这些印迹能留存下来,是因为人、动物和车从雨后土质松软的路面经过,留下了清晰的印迹。当这些印迹还未消失时,泥沙将道路掩埋或者人们拿土垫路,使这些印迹得以清晰地保存下来。
“这些印迹尤其是骆驼蹄印,是古代丝绸之路沿线以骆驼为主要运输工具进行商贸活动的独特物证,很有必要展示给世人。”王丽娟表示。因此,在此次改造提升中,博物馆在发现蹄印的地方,用特殊的三维技术“复制”出人的脚印和骆驼印,并将其放置在原遗址的上方,让游客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唐代这段路面的真实状况。
遗址
大唐繁荣昌盛的又一力证
参观完“唐代路面”,我们来到定鼎门遗址博物馆的主体——2009年建成开放的定鼎门城楼跟前。
新设计的参观通道较之前有很大调整。“之前通过中门进出,今后将改成西门进、东门出。”定鼎门遗址博物馆有关负责人王伟说,之所以进行如此调整,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开中门,中午阳光直射,不利于遗址本体的保护;二是采取西门进、东门出,能增加遗址的纵深感,游客更容易感受到隋唐洛阳城城门的宏伟壮观。
在王伟的带领下,我们从西门走进博物馆,首先是唐代的涵道(连接城内外水系的通道)。该涵道由青石砌成,穿郭城南垣而过,南北长3.1米、东西宽2.3米。另外,居中有分水梭石,将涵道一分为二,两股水道底部石面上有16个菱形榫眼,用于安装铁栅栏,现仅残存一小截铁条。
穿过唐代涵道,往东依次是定鼎门西阙台、西飞廊、西马道、墩台、东飞廊、东马道、东阙台等遗址。其中,墩台由含沙量较大的黄褐色土夯筑成,主体墩台东西长44.5米、南北宽21.04米,墩台四周包砖。墩台内以两道隔墙分隔成三个门道,宽度均为5.8米,南北进深均为21.04米,为三门道过梁式建筑结构。
飞廊是连接主城门楼和阙楼独立有顶的通道,远观像鸟的翅膀,故称飞廊。隋唐时期城门飞廊主要有两种式样,一种平面呈曲尺形,另一种为长方形,而长方形飞廊仅见于定鼎门遗址。与飞廊不同,马道则位于城墙内侧,是古代的人、车、马等通往城门城墙的道路,用来运输兵器、防御设备等。
我们留意到,除墩台遗址外,在其余遗址上方均加上了“玻璃罩”。“参观时,游客可行走在上面,近距离感受大唐的繁荣昌盛。”王伟说。
展览
讲述洛阳与丝路的关系
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之一,始于东汉,魏晋继之,历经北魏、隋,至唐代时达到鼎盛。为全面讲述洛阳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定鼎门遗址博物馆还在墩台遗址南壁开辟了“丝绸之路”专题展览。
王丽娟介绍,与如今丝绸多出自江南不同,隋唐时期有四大丝绸产地,分别为河南道、河北道、江南道和剑南道。同时,由于一方面洛阳盛产丝绸,另一方面全国其他地方的丝绸也大多经洛阳转运至西方,所以罗马文出现了用来专指洛阳城的赛里斯(Seres)等,洛阳也一度被古代西方人称为遥远而神秘的中国,中国输出的丝绸也被西方赋予同一个名称并沿用至今,现代英语silk即源于此。“如果说瓷器是中国的象征,那么洛阳就是丝绸的代称。”王丽娟说。
丝绸之路为何自张骞“凿空西域”而能千年不衰?对此,王丽娟认为这与中原政权非常重视和西域的关系,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经营西域有关。
她举例说,隋炀帝时,朝廷曾两次在东都洛阳大规模招待以西域为主的各国来宾,并举办国际性贸易大会。唐代于皇城之中设四方馆,隶属于中书省;武则天时,朝廷为招待各国使者和商客,特在洛阳“从善坊”设“来庭县廨”,“以领四方藩客,后藩客隶鸿胪寺”,推动了隋唐时期的边疆民族关系与对外友好往来,唐代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空前鼎盛。
同时,为便于管理,唐朝还设有专门的市署管理市场,外来胡人必须向市署申请,得到市籍后才能从事买卖活动,并且严禁临街开店。隋唐时期的洛阳一度成为东西方向往之地,众多外国人涌入洛阳,或求学,或经商,或当官,或从事文化、宗教等活动。
那么,胡商从事什么工作呢?王丽娟介绍,唐朝胡商从事的大部分是利润丰厚而又具有自己特色的行业,如珠宝业、香药业、金融业。有些胡商常年生活在唐朝,便将异域的饮食带到唐朝,这些带有浓厚异域风情的餐饮业,更为普通百姓所喜爱。
遗址公园
复活隋唐洛阳城的城市记忆
参观完一楼后,我们从东门出,沿城墙上的步道上二楼。在这里,您可以参观隋唐洛阳城沙盘,还能南眺龙门、北望天街。
其中,天街是隋唐洛阳城的城市轴线干道,它南起定鼎门,北至皇城正南门——端门,全长约4200米,宽约140米,两侧栽植有槐树、柳树等,中为御道,通泉流渠。天街靠近定鼎门处,分别为宁人坊和明教坊。此次,为配合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市文物部门已相继完成了这两个里坊的考古勘探工作,并用鹅卵石进行了地面标志。
“即将开放的定鼎门遗址博物馆,仅仅是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王丽娟同时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结合国家大遗址保护,分阶段、有重点地保护并展示一些文物遗产点,如天街、天津桥、天枢、应天门等,力争将国家公园打造成隋唐洛阳城的城市记忆;同时,种植柳树、槐树、桃树、李树、杏树等具有洛阳本土特色的植物,将其打造成城市慢生活的空间。
由于博物馆属于遗址类性质,所以不在免票范围内,重新开放的定鼎门遗址博物馆的门票为30元/人,持旅游年票的市民可免费参观,国家规定的70岁以上老人免费、学生半价等其他各类免费或优惠措施在该馆也同样执行。
相关链接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最外层郭城的正门,于隋大业年间启用(隋称建国门)。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是隋唐时期东都洛阳城的城门和街区遗址,主要遗存包括定鼎门门址、城墙遗址、天街遗址、里坊遗址和水系遗址等。其中,唐代定鼎门遗址的主体墩台东西长44.5米,南北宽21.04米。墩台内以两道隔墙分隔成三个门道,墩台四周包砖。此外还有飞廊、阙台、马道和涵洞等遗存。
2009年,定鼎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博物馆分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其中地下一层为遗址展示,展示考古发掘出的定鼎门遗址门道、柱础石、城墙等;地面两层为博物馆,展示定鼎门遗址的演变历史和考古发掘出土的部分文物。 (春晖)(原标题:驼铃古道丝绸路 如沐帝都隋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