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新闻资讯 >> 浏览洛阳

张骞凿空与玄奘见证

2013/9/5 10:13:37 点击数: 【字体:

张骞凿空与玄奘见证

    说起丝绸之路与西域,必定有张骞。他亲自走过的天山南路的北道和南道,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如今看来,他的魔力在于,能把偌大世界的生僻角落连接起来,变成当时商旅驼队们心中的圣地。而玄奘一路西行,更似一个证明人,见证了这条路的价值所在。    作为此次重走丝路返程唯一要点,我们来到了葬着张骞的汉中市城固县和葬着玄奘的西安兴教寺。一个丝路的凿空者,一个见证者,理应由他们为我们此行申遗点采风画上句号。 

     □东方今报记者 郭帅/文图

    ●两次出使西域凿空丝绸之路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都是带着极其强烈的军事目的,但这条路把以往相互隔绝的东方和西方联系起来,引起了古代世界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他所留给后人的,却是一条取之不尽的商贸文化之路。司马迁《汉书·张骞传》中将张骞出使西域誉为“凿空”,空是通的意思,“凿空”西域,也就是开凿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汉初,汉王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向匈奴上贡纳赋,以求互不侵犯。但匈奴“和亲”不和平,经常骚扰汉边境。至汉武帝时,他决定一改局面。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由匈奴人甘父做向导,率领100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出发。他们风餐露宿,备尝艰辛,进入了匈奴人的势力范围。匈奴守兵把张骞等人抓住并押送至匈奴王庭。将张骞一行扣留长达11年。为了笼络、软化张骞,还给他娶了妻子,并生了儿子。但这些并没有动摇张骞完成通使西域的决心,带去的旌节一直留在身边。

    一个月黑之夜,张骞等人趁匈奴人不备,逃离匈奴。他们取道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盆地),进入焉耆(今新疆焉耆一带),又从焉耆溯塔里木河西行,经过龟兹(今新疆库车东)、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地,翻越葱岭,到达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

    启程回国途中虽该走南线,不料又被匈奴骑兵所获,扣押了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军臣单于去世,匈奴内乱,张骞带着妻子和助手甘父等三人,乘机东逃,辗转回到长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时间为4年。

    张骞自请出使西域,历经艰险,前后经过15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后人正是沿着张骞的足迹,走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丝路唯一关联性申遗点

   
汉中市虽处西北,因紧邻秦岭南麓而地理位置很独特,气候、景色完全是南方风格,青山绿水,土地肥沃,长江主要支流嘉陵江和汉江构成两大水系,这里世代以农耕为业。汉刘邦在此发迹,三国诸葛亮在此六出祁山。张骞墓就在汉中市近郊城固县。    张骞已成为城固的城市标志,一尊“张骞出使西域”雕塑就立在县城的最北端,向过往的客人宣告着这是一片非凡之地。沿着乡间小道前行,距离城固县城2公里,博望镇饶家营村村口便是张骞墓的所在地。

    汉中市张骞墓申遗办专家赵佳倪说,张骞墓并不在古丝绸之路上,但因张骞对丝绸之路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张骞墓被列入丝绸之路唯一相关联点参加申遗。

    张骞纪念馆大门口立着一副对联,上联:凿通开丝路千秋高扬博望魂 下联:探险促交融诸邦始到大宛传。这副对联是对张骞一生功绩的精准概括。墓坐北朝南,东西宽、南北长均为15米,高8米,呈覆斗形,上边青草覆盖,周围古柏环绕。一位在人类地理、历史、军事等领域顶天立地者,竟然长眠于如此简单的空间之内。

    处于对张骞极高的崇敬,我们绕墓一周以示缅怀。看着墓碑上的“博望侯张公骞之墓”,我在想,一个惊天动地的名字从书本滑向石碑,如果没有墓穴下这位长眠者,荒凉、寂寞将不知要困扰西域诸国多久。

    余秋雨先生说,世间智者的归宿处,正是后人静坐、静读的好地方,紧靠着伟大的灵魂消闲半日,即使默默无语,也会使人们的生死观变得更加健康。对于我,能在张骞墓前静思片刻,便觉得所享待遇极高。

    ●玄奘足迹遍布丝路

    首先要说的是,玄奘,洛阳偃师人,俗姓陈名祎,出身于儒学世家,幼年跟父亲学《孝经》等儒家典籍。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玄奘得知印度有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且佛学大师戒贤在寺里讲授《瑜伽师地论》,他决心西行,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17年后,玄奘回到长安,结束西天取经生涯,此后便在长安弘福寺组织译场,开始译经。

    一部《西游记》使得玄奘家喻户晓,人们在一个个神话故事中了解玄奘西天取经所经历的磨难。重走丝路参观古城、佛寺遗址等,总也离不开玄奘的名字。

    他不光足迹遍布,还一路设坛讲经。名为“取经”,实则沿途寻访和探讨,佛教传播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

    洛阳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研究会会长徐金星对玄奘深有研究,他说,玄奘一生可分为3个20年。前20年生活在洛阳,中间20年往返于西天取经路途,后20年则一直在设坛讲经,弘扬佛法。公元664年,玄奘圆寂后则葬于白鹿原,后迁至如今西安长安区的兴教寺。

    在兴教寺面对一座五层的“唐三藏塔”,徐金星颇为感慨。玄奘死后,灵骨被分多处,这座塔里是否有玄奘灵骨、有多少,至今是个谜。关于玄奘灵骨,史料上是这么记载的,唐末,天下大乱,为求保全,寺僧遂护携灵骨至终南山紫阁寺安葬。

    至赵宋端拱元年(988年),南京天禧寺住持可政朝山来此,在废寺危塔中发现法师顶骨,遂亲自千里背负,迎归天禧寺供奉。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寺僧守仁及居士黄福灯等将法师顶骨由天禧寺东岗迁至南岗,建三藏塔安奉。

    1943年12月,侵占南京的日军从三藏塔遗址中发掘出安奉玄奘顶骨的石函,准备移至日本,后被迫将顶骨分为三份:一份分在南京玄武湖畔小九华山,一份分往日本,一份即存于南京鸡鸣寺。2003年11月,为纪念玄奘诞辰1400周年,西安大慈恩寺又从南京灵谷寺迎请玄奘法师顶骨舍利安奉于新建的兴教寺玄奘三藏院。(原标题:张骞凿空与玄奘见证)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东方今报(2013-09-0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