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新闻资讯 >> 浏览洛阳

洛阳含嘉仓:天下第一粮仓 “沉睡”千年露真容

2013/7/1 17:26:38 点击数: 【字体:

洛阳含嘉仓:天下第一粮仓 “沉睡”千年露真容

含嘉仓刻铭砖洛阳市文物局供图

洛阳含嘉仓:天下第一粮仓 “沉睡”千年露真容

含嘉仓现状

    □策划孟冉执行记者牛洁

    阅读提示|含嘉仓,一个在文献里屡屡提到,却给墨甚少的名字,上世纪70年代,含嘉仓在洛阳市老城区北部被发掘,从此,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天下第一粮仓”的概念化符号上。作为此次入选大运河申遗的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也成为国内众多学者纷至沓来、追古溯源的文物圣地。

    编者按

    古都洛阳,再次迎来世界瞩目。

    盛夏时节,中国2014年两项重要申遗项目——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将正式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现场评估考察。洛阳,成为中国唯一同时参与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的城市。

    一条大河一条路,水陆交融洛阳城。此番“打包”申遗,盖因洛阳位居大运河开凿中心,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数年来,洛阳一刻不敢懈怠,从政府到民间,众志成城,积攒能量,以期接受世界检阅与评判。

    今天起,大河报倾力推出“申遗大考”系列报道。9路记者兵分河洛,带您“穿越”历史时空,领略洛阳含嘉仓、回洛仓、隋唐洛阳城定鼎门、汉魏洛阳故城内城以及新安汉函谷关等5处“圈定”的遗址点人文风情;为您追溯洛阳申遗之路历经的波折与奇妙。

    我们期待,洛阳顺利通过“申遗大考”,拿到高分。

    【一座粮仓】

    全国近一半粮食储存于此

    临近中午,阳光略显浓烈。古仓街上,聊天的老人收起凳子准备回家给孙子做饭,小区楼下,买菜回来的女主人们讨论着各种碎碎念念的话题,他们的生活和这个城市里的人们一样,平常而平淡。但“含嘉仓”这三个字,或多或少成为这里的居民区别于其他人的“标签”。

    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的张东平就和含嘉仓有过交集,张东平今年55岁,含嘉仓发掘出来的时候他才十五六岁,正是一个对“出土文物”、“考古发现”颇有几分神秘色彩的事情感兴趣的年纪。窖仓“很深”、粮食“很多”,这些朴素的描述是他深刻印象的佐证,当时的含嘉仓也满足了一个少年对文物、考古的幻想。张东平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平日里和伙伴玩耍的地方竟隐藏着一座“天下第一粮仓”。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隋唐研究室副研究员王炬介绍,据勘察,含嘉仓内已勘探出粮窖287座,其中160号窖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谷物。“50万斤粮食在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下,约合近千农民一年辛勤劳动的果实、数千农民一年的口粮,可见含嘉仓城规模之大,储粮之丰富。”他说。据有关史料记载,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全国主要大型粮仓的储粮总数为12656620石,含嘉仓就有5833400石,占了将近1/2。

    【一块铭砖】

    时隔千年的“身份”证明

    文物被发现都有一个机缘,含嘉仓也不例外。

    上世纪70年代,洛阳车辆段进行基础建设,施工中,工人们挖出了一个圆形窖口形状的古迹,他们立即向洛阳市文化局和洛阳博物馆汇报,中央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拨专款对含嘉仓遗址进行重点考古发掘。当时,在洛阳博物馆工作的余扶危参与了整个发掘过程。

    余扶危今年73岁,提起当时的情景,他依然历历在目:“现场发现了粮食、席子、糠,加上发掘出来的圆形的窖口,我们当时就确定这里就是一个粮仓。”余扶危和同事们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这里会不会就是有“天下第一粮仓”之称的含嘉仓?

    “文献虽然对含嘉仓有记载,但所给笔墨不多,关于含嘉仓的具体位置,只知是在洛阳隋唐城东城以北,而发掘的位置恰恰在这个区域。”余扶危说,猜测虽然有其合理性,但缺乏“板上钉钉”的佐证。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余扶危和同事在19号仓窖底部发现了一块长32.5厘米,厚6.5厘米的铭砖,正是这块铭砖证实了余扶危和同事们的猜想。

    “铭砖的前三个字就是‘含嘉仓’,看到这三个字,我和同事们心情激动极了——这里果真是含嘉仓!”除证实了含嘉仓的“身份”,这块铭砖还记录了出土仓窖的位置、储量重量、存入日期,仓吏姓名等信息。余扶危说,从铭砖记录的内容来看,当时粮食的储存已经制度化、科学化。

    确认含嘉仓存在的铭砖如今就在洛阳博物馆“运河中枢——大运河与洛阳”的展厅内,它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一个决策】

    李世民“设计”的含嘉仓

    历史的魅力在于其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治者一时的个人喜好和评判可能影响至千秋万代,含嘉仓的选址就印证了这一点。

    含嘉仓位于隋唐城内,这样的选址,和回洛仓不无关系。回洛仓建于隋朝,位于城外。隋末,天下大乱,李密夺取回洛仓,隋统治者积累了十一年的粮食拱手“让”于李密,洛阳城一时陷入无粮境地。“手握”粮草的李密底气大增,更让隋统治者恐惧的是,粮食成为瓦岗军吸附民心的资本,大量饥民和缺粮的义军纷纷投奔瓦岗军,瓦岗军一时羽翼丰满。

    虽然后来因为多种因素,瓦岗军起义没能成功,但李密抢占粮草的成功战略,却成为另一个有心人的“教训范本”,这个人就是李世民。李世民看到了粮仓在城外的弊端,他决定在洛阳城内建立粮仓,以免外敌入侵,重蹈当年隋统治者覆辙。这个被李世民精心“设计”地理位置的粮仓就是含嘉仓,含嘉仓不仅供应洛阳城里的粮食,还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后来,它逐渐取代当时最大的粮仓——洛口仓,成为天下第一大粮仓。

    【一个时代】

    大粮仓折射出“大唐盛世”

    据记载,唐初的皇帝在关中饥荒的年代,率文武百官就食洛阳,得雅号“逐粮天子”。含嘉仓的兴盛,无疑为皇帝解除了这个“雅号”,有了含嘉仓,每逢关中缺粮,朝廷可从容调拨。

    “民以食为天,粮食关系国家生死存亡,是国之大事,粮仓储量的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安定、国泰民安。同时,对于考古而言,粮仓也折射了当时的军事信息,漕运情况,建筑、防潮技艺、粮食管理制度等等。”余扶危说,含嘉仓充沛的储粮量是大唐盛世的一个证明。

    “舟车所会”、“日夕流衍”大运河漕运粮食的盛大场面已经远去,一千多年后,含嘉仓附近的居民照样过着柴米油盐、稀松平常的日子,仿佛当年的盛况不曾存在,好像日日在身边的含嘉仓也不曾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痕迹,但是这里,就连一个小小的土杂店也以“古仓”命名,每当外人问起,这里的居民还会自豪地说:“我们和‘天下第一粮仓’做邻居。”这样的场景像极了相守了一辈子的老伴儿,平平淡淡,但跟外人提起,语气、表情中又有着难掩的骄傲。所谓平凡,恰是守候中潜移默化的感情;所谓骄傲,正是平凡感情的迸发,这应该就是守在文物身边的人们的心态吧,有着这样心态的,不只是古仓街上的居民,十三朝古都洛阳城里的人们大抵也是如此吧!(原标题:洛阳含嘉仓:天下第一粮仓 “沉睡”千年露真容)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3-07-0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