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4月24日电(记者桂娟)刚刚揭晓的201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河南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因在洞穴中发现中更新世直立人(猿人)化石而入选。
每一次猿人化石的发现都不可替代
主持发掘工作的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孙家洞直立人化石的发现,是继20年前发现“南京人”化石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对研究直立人演化和现代人起源有着重要作用,也为研究古人类个体发育及系统演化提供了化石依据,专家讨论后将其称之为“栾川人”。
“洞穴是古人类的家,孙家洞集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于一体,这类洞穴遗址在国内极为少见,”史家珍说,“它信息极其丰富且保存相对完整,研究潜力极大。”
孙家洞旧石器遗址位于河南省栾川县伊河南岸的一个崖头之上,发掘出土了人类化石、石制品以及丰富的动物化石、动物粪便化石等。
尤为重要的是发现6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包括1枚前臼齿、4枚臼齿和1枚门齿,2枚幼年个体的牙胚还在牙床中尚未萌出。这些牙齿的颊齿咬合面结构复杂、皱褶多,明显区别于现代人和晚期智人,具有原始性,与北京周口店直立人相近。
史家珍介绍说,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演化的直接证据,而中更新世是探索直立人演化及现代人起源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发现的中更新世古人类化石材料还很少,空白很多,任何一次直立人化石的发现都不可替代。
中国境内重要的动物化石群
考古发掘中,遗址内动物化石出土量大,种类丰富,有明确地层的化石标本9699件,有动物的肢骨、牙齿和角等,部分骨骼化石上发现有动物咬痕。动物种类包括肿骨鹿、葛氏斑鹿、梅氏犀等典型中更新世时期动物种属,化石的丰富程度和保存完整程度都和周口店遗址类似。
专家认为,栾川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附近,几十种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中更新世时期该过渡区域动物群的种类及特征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为动物地理区系演化及古气候环境变迁提供重要信息。
此外,通过对动物化石进行深入的现代埋藏学和动物考古学研究,还可以揭示当时人类对肉食资源的获取倾向、方式以及人与环境的偶合关系,为研究古人类生存模式、栖居形态以及群体组织形式等提供了资料。
不放过任何一点信息
孙家洞位于伊河南岸的一个断崖上,洞口呈扁长形椭圆状,宽2.65米,高度仅有0.7米。它最早发现于1996年,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由于发现较多动物化石,被作为化石遗址点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去年,当地群众在寻矿、探寻溶洞取土时,在孙家洞发现一些旧石器遗物。获悉此情况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立即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洞穴在断崖上,距河岸地面约40米,太高了。最早做调查的时候,我们用绳子拴在腰间,从崖上面吊下来,爬着进到洞里。开始发掘后,需要每天进出,就用钢管悬空搭建了一个梯子,走在上面心都在颤抖,”参与发掘工作的顾雪军回忆说,“洞穴里没有光,不时有老鼠和蝙蝠出没,发掘工作异常艰苦。”
洞穴构造和堆积情况复杂,洞内角砾与土块胶结成一体,考古人员选取洞穴前半部的一个剖面做发掘,发掘面积约3平方米。为尽可能采集信息,对被老百姓堆积到洞口外的土堆,也按发掘中的粘土层位进行了淘洗。
“整个堆积非常坚硬,为了不放过任何一点信息,我们每一点土、每一块角砾,都从洞里搬出来淘洗,”顾雪军说,“淘洗和发掘一直持续了5个多月,发现化石标本近万件,所有材料都收集起来了。”
遗址群需要整体保护
孙家洞遗址所在的栾川盆地,旧石器遗址点数量多,分布集中,时代连续性强,目前已调查发现的遗址点有10余处,既有洞穴也有旷野遗址,不仅发现有孙家洞直立人化石,还有蝙蝠洞智人化石。专家认为,对该遗址群进行整体保护和系统发掘,将在研究人类起源与演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孙家洞遗址3平方米的发掘,只是揭开了栾川旧石器遗址群之冰山一角。由于遗址群面临城市规划、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产性破坏的危险,专家正着手制定遗址群保护规划和古人类旧石器考古长远规划。当地政府已承诺无偿拨付20亩土地,建立开放的国际古人类科研和考古基地。
据介绍,直立人俗称猿人,大家最熟悉的如北京猿人。直立人生活阶段,是从200多万年前到20万年前左右,属于地质年代的更新世,主要分布在中更新世,是探索直立人演化及现代人起源的关键时期.(原标题:洞穴中发现远古猿人 河南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