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新闻资讯 >> 浏览洛阳

走进“中国农民牡丹画第一村”——平乐村

2012/4/19 11:06:59 点击数: 【字体:


    新华网郑州4月13日电(记者 双瑞 白阳)“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引得洛阳城里万人空巷。距闹市半小时车程的平乐村幽静,也花事正盛,一朵朵牡丹在宣纸上开得泼泼洒洒。这里被誉为“中国农民牡丹画第一村”,所有丹青均出自荷锄的农民之手。

  
    “园子里的花儿总有开败的时候,我们的牡丹永不凋谢。”平乐牡丹书画院副院长郭泰森难掩自豪之情,挂满墙壁的牡丹画隐隐让人觉得满室芬芳。

  
    平乐村地处洛阳汉魏故城遗址,因公元62年东汉明帝为迎接西域入贡飞燕铜马筑“平乐观”而得名,素有历史文化底蕴。平乐农民牡丹画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画师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今700多人,沿街随处可见“牡丹画廊”。这个6000人口的平乐村,2011年从事牡丹画创作、装裱、销售的人员达1200人,全年创作牡丹画15万幅,实现经济收入1800万元。

  
    农忙扛锄头,农闲拿画笔,47岁的宁小桃每天都画两三幅,一幅卖百十元钱,问她为啥画牡丹,她说“喜庆、富贵,看着高兴”,“人家外边的人还画呢,别说咱守着牡丹城”。

  
    洛阳号称“牡丹花都”,宋代欧阳修赋诗“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牡丹在洛阳的种植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1982年洛阳定牡丹为市花,并于1983年开始举办牡丹花会,广交天下朋友,平乐牡丹画的兴起也肇始于此。

  
    平乐牡丹画第一人郭泰安已是八十高龄,首届牡丹花会时,他带弟弟郭泰森去王城公园看热闹,一是被摇曳生姿的牡丹倾倒,二是随处可见的写生人勾起了他画牡丹的心思。郭泰安属科班出身,一直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细心揣摩后开始专攻牡丹画。

  
    画好以后,拿到白马寺等洛阳著名的旅游景点去卖,郭泰安的牡丹画总是被一抢而空。此后,学艺者众多,牡丹画成为乐平的名片。农民画师们的作品笔墨间洋溢情趣,色彩中体味深沉,富贵大气、艳而不俗,花形好看、叶子洒脱、枝干大气。郭泰森说,好的牡丹画不愁人不识货。

  
    平乐人的柴米油盐里都有一种名花情结,大姑娘小媳妇不打牌,就爱描牡丹。郭耐凡48岁学画牡丹,她说就算画不好,至少看得懂好赖。去年一年,她的牡丹画卖了3万多元。孟津主管文化的副县长辛俊峰说:“我的工资每月2200元,一年不吃不喝才2万多,跟农民画师不能比啊。”

  
    2010年,平乐动工建设投资近4000万元、占地90亩的牡丹画创意产业园,内含美术馆、画家创作楼和写生基地,100多名画师入驻创作,并先后承办了数次国家级画展,规模效应初步显现。下一步,平乐将打造洛阳汉魏风情园,把牡丹文化和汉魏文化结合起来,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教育培训、产品交易为一体的“中国牡丹画第一村”。(原标题:走进“中国农民牡丹画第一村”)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