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简姓起源,有三种说法:一、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说是“周大夫简师父子后”;二、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说:“姬姓,晋大夫狐鞫居之后也。狐鞫居号续简伯。续,邑也;简,谥也。”三、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说:“鲁有简叔,其后亦或以为氏。”第一说中之“简师父”,约为东周初人,而东周建都于洛阳(今属河南),故此支简氏出自洛阳。第二说中的“狐鞫(jū音拘)居”,系春秋时晋国大夫,其祖先是唐叔虞(周武王姬发之子、晋国始祖)的支裔,姓狐氏,世为晋卿。狐鞫居的封邑在续(当在今山西省境内),死后谥“简”,世称续简伯,其子孙以其谥号为姓氏,就是简氏。此支简氏出自山西。第三说中的“鲁”,是周武王之弟周公姬旦的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故此支简氏出自山东。
此外,据南朝宋何承天《姓苑》记载,东汉句章尉检其明,因避讳而改姓简;据《三国志·蜀书》记载,蜀汉有简雍,涿郡(治今河北涿县)人,少与刘备善,官至昭德将军,性简傲跌宕,滑稽风趣,为刘备所亲重。该书注云:“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语谓耿为简,遂随音变之。”这是说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一带人把耿字读为简,耿姓音讹而为简姓。此说仅是传言,未必可信,只能供参考。
《姓氏考略》说简氏“望出范阳、涿郡”。“望”指郡望,意思是简氏较长时期居住在这些郡,家族较大,人才辈出,为当地所仰望。范阳郡系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幽州置,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城西南)。也就是说,简氏曾在北京蓟县、河北涿县一带成为名门大族。
那么,究竟是哪一支简氏于什么时间迁到范阳、涿郡一带的呢?据简氏族谱载,是简师父的后代于春秋时期从洛阳迁到该地,后繁衍昌盛,发展成为大族的。东汉末,简雍自涿郡随刘备入川,定居于成都以东牛鞞赖西南,子孙蕃盛,遂成大族。据说牛鞞县一带因简姓人多,又因境内有简池,所以隋仁寿三年(603年)分益、资二州,置简州,即今四川简阳县。唐宪宗时,简雍后裔简熙,因避乱,举家迁到江西,其后代有一支徙居南海(今广东广州)。北宋太宗时,简庆远任袁州(治今江西宜春)太守,其孙简韶徙居新喻(今江西新余),此后分衍各地,除在江西境内发展外,还有迁入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者。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广东和福建的简氏陆续有人到台湾垦殖,后又有人去新加坡等国谋生。
五代十国时南汉有南海人简文会,幼颖异,工诗,南汉帝刘龑初开进士科,他考取第一,累官尚书右丞。宋代有简正理,新喻人,历永兴、桃源、新野令,居官廉洁,以儒术整饬吏治,颇有政绩;简世杰,进贤(今属江西)人,官至贺州知州。明代有兵部郎中简芳,泰州学正简籍,监利训导简而廉,建平知县简祖英,平凉知府简仁瑞。清代有知广西右江道简上,衢州镇总兵简敬临。现代有香港冠军科技主席简文乐,拥有财富约1.1亿美元,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于此可见,简姓不乏名人。
简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华姓氏中被列在第224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3%;是台湾第35大姓。简姓分布较广,以四川、台湾居多,这2省简姓约占全国汉族简姓人口的55%。
简姓不仅是汉族常见姓,而且也是台湾土著、仫佬、土家、满等民族的姓氏。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土著有的曾采用日本姓山田、武田,至1945年台湾光复后,又重新选择简氏;汉族简姓也曾被迫改用简野、竹野等日本姓,至台湾光复后才恢复原来的简姓。
许多姓氏都有堂号。“堂号”是一个家族或家族的一支(即一房)的名称,大都有一番不平凡的来历,能够集中展示这一家族或一房最荣耀的事迹,所以历来为本族子孙所珍视。简姓有三个堂号,分别是:追来、溯源、孝恩。作者:谢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