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秀美山水 >> 洛阳地理 >> 浏览洛阳

地质画廊黛眉山(2)

2013/7/3 12:09:13 点击数: 【字体:



    专家告诉我们,这些呈连珠状分布的红岩嶂谷群,是长期水冲浪旋、风剥雨蚀的产物。

    在距今12亿年前的中元古界,黛眉山一带是一片汪洋辽阔的滨海沙滩,沉积的中元古代滨海红色石英砂岩厚达825米,是同时期地层出露厚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代表了非常稳定的古大陆环境。距今500万~260万年之间,海底沉积层上升抬出地面,后来在新构造运动背景下,黄河以北一条断层的北部抬升成王屋山,黄河以南一条断层的南部抬升成黛眉山,两条断层之间沉陷为黄河谷地。流水在夷平面、上沿节理裂隙追踪下切,便形成了一系列开口向黄河、呈“之”字形展布的红石峡谷群,以及山顶平缓如台、四周为断崖的方山地貌景观。

    远古海洋的遗迹

    黛眉峡以雄险著称,长达40公里,宽仅数米至10余米。在这里,几乎可以看到教科书上所有的滨海沉积构造遗迹,是一座天然的“沉积构造博物馆”。

    黛眉铁矿是河南省“宣龙式”铁矿的典型代表,产出于中元古界石英砂岩地层中。公园内所保存的完整的地质剖面,对研究“宣龙式”铁矿的沉积成因和赋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地调院的地质工作者对黛眉峡中丰富、细腻的大型交错层理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原来,它们不仅美观,而且蕴涵了好多地球环境演变的信息。这里很纯净的石英砂岩,是远古海洋的滨海沙坝,沙坝阻隔海浪,可以形成一种相对封闭的泻湖环境,黛眉铁矿中的鲕状构造、肾状构造十分发育,就是这种环境的实证。而绝妙的泥裂构造与龟背上的花纹绝无二致,是干旱气候留下的见证;峡谷深处罕见的红色蜂窝崖景观,是含铁和泥质团块的石英砂岩;经后期风化形成的。

    龙潭峡中的波痕构造可是一绝,是远古水环境最直观的再现。

    这里的石英砂岩形成于滨海沙滩环境,保存了层层叠叠的波痕。重力崩塌作用将这些波痕大面积裸露,分布着大量大小不一的崩塌片石,大者面积达数十平方米,小者仅有几十厘米见方。人们可以看到,砂岩内的各种沉积构造十分典型丰富。在这些平展的片石层面上,多达数十种不同类型的波痕随处可见,如描如画般的大型交错层理、大波曲波痕、小波曲波痕、复合波痕、改造波痕、千扰波痕等形形色色的波痕构造,描绘了远古海洋的波澜壮阔,俨然一本博大精深的“波痕教科书”。

    象形石的艺术效果

    龙潭峡是一条长约5公里、呈“之”字形延伸的红石峡谷,更是一条丰富多彩的地学科普走廊。

    在峡谷两侧红崖绝壁的底部,不同时期的流水切割、旋蚀、磨痕,十分清晰,有很多呈内弧曲面的近乎半球形的石龛。再往前走,石龛从山崖底部被抬升到崖墙中间,使峡谷呈现出各种美妙的红色曲线,这便是地质学上的——龛谷。

    龙潭峡谷内有很多柱状立石,其中的一块直立的巨型片石,高50米,由崩塌作用形成,岩层直立,侧看成刀,正看成碑,稳插地下,直刺云天,大有凌空干云之势,人称天碑。这块典型的象形石,是崩塌时岩块发生位移耸立于此的。

    “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一语道破了艺术的精髓。这里数不胜数的石景,正淋漓尽致地展现着“自然雕刻”写意的神奇。

    天书石是黛眉山园区独有的地质景观。在中厚层石英砂岩的层面上常常会有薄层状的泥质砂岩或泥质粉砂岩,它们在崩塌暴露地表后,一部分风化流失,一部分则残留石面上。这种残留遗迹形成各种图案,酷似文字,让人忍不住探究。

    在黛眉山的障谷中,经常可以见到象形石构成的崩塌岩堆,它们有的是地层岩体崩塌留下的残存物,有的是由白云质灰层岩沿裂隙溶蚀而成的地表剩余物,大都状人肖物。它们缘宁岩石中发育的两组近于直交且连通性好的垂直节理,节理与层面一起将岩石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破坏了岩体的稳定性,当流水深切形成断崖峭壁时,便很容易发生崩塌。

    黄河沧桑小浪底

    黛眉山群峡,谷幽水秀,潭瀑成群。

    沿峡谷前行,只见一脉瘦水,蜿蜒跌宕,时而汇成浅潭,时而变身急瀑,与高峡瓮谷、岩洞石龛、波纹片石等地质遗迹相映成趣。

    不过,黛眉山地质公园中的水,可不都是这样幽婉婀娜的。来到小浪底,人们就会看到另一种气势磅礴的水景。

    笔者曾亲眼目睹了一次调水调沙:滚滚黄水从高高的洞口疾射而出,激溅起水雾腾空,黄云弥漫,又恰似从水底冒出的滚滚浓烟,犹如一条暴虐的黄龙,摇头摆尾,呼啸而去,气势恢宏,震魂慑魄。

    小浪底工程是景区内最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是反映黄河沧桑巨变的一大景观。

    水库蓄水后在大坝上游形成272平方公里的浩瀚水域,其高峡平湖,港湾交错,是刚与柔的结合,形与色的体现。苍苍的山、蓝蓝的天、清清的水、静静的湾,山水交融,构成了一幅山清水秀、北国江南的壮丽画面。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国地学网 2009-04-1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