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文化遗产 >> 文遗传承人物专栏 >> 浏览洛阳
精彩推荐
  • 文遗传承人物专栏-张秀琴

    张秀琴

    张秀琴在向顾客介绍她创作的《十二生肖》获奖作品《离..[详细]
  • 文遗传承人物专栏-裴建平

    裴建平

    拓,指把碑刻、铜器等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形印下来,..[详细]
  • 文遗传承人物专栏-姚炎立

    姚炎立

    男,汉族,1949年8月生,洛阳酒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国家..[详细]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热点排行

潘占堆

2013/8/27 9:22:13 点击数: 【字体:


潘占堆

   
    洛阳孟津县有个平乐镇,平乐镇有个太仓村,那里因为曾经是皇家粮仓所在地而得名。清朝乾隆年间,太仓村人开始制作毛笔,因太仓毛笔笔锋锐利,饱满圆润,吸墨性强,使用起来柔而不软,婉转流畅,富有弹性而深受清廷吏部的青睐,成为日常公文的书写用笔。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太仓毛笔大量销往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等地,在北方地区声名鹊起并达到鼎盛。太仓村的大多数村民都姓潘,制笔匠人也多为潘姓,与南方浙江湖州善琏镇的“湖笔”相对应,民间便有了“南湖北潘”的说法。

    太仓自古就家家都能制作毛笔,上世纪70年代,太仓村公社成立,各家各户停止了私人作坊毛笔生产,转而抽调50多人成立了“太仓毛笔社”。其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大字报让毛笔有了用武之地,太仓毛笔的生产和销售很是红火了一阵。到了1980年,销量下滑导致“太仓毛笔社”解散,太仓毛笔逐渐萧条,时至今日,随着老匠人一个个或转行或离去,村里只剩下潘占堆还在苦苦坚守这门手艺。

    但是,这个今年已经68岁的老人并没有对太仓毛笔的生存失去希望,他已从事太仓毛笔之作50多年,他还会苦苦等待,等待太仓毛笔能再续辉煌。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刘庄成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