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墓(资料图)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商人排在“士农工商”之末,地位最低。而在吕姓人中,却有一位“把帝王当成商品”的商人,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他就是吕不韦。
另外,在不少史书和民间传说中,吕不韦都是秦始皇嬴政的生父,这又是怎么回事?
投资帝王 从商人变身为高官
在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孙立群看来,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人。他的特殊之处,就是把帝王当成“商品”来投资。
据记载,吕不韦是卫国濮阳(今河南滑县)人,是当地富商。《史记》上说他“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赵国结识了秦国质子子楚(原名异人,后改名子楚),并觉得他“奇货可居”。吕不韦向父亲请教,《战国策》中记载了这段经典对话,父亲告诉吕不韦:耕田可以获利十倍,贩卖珠玉能获利百倍,而立国家之主则可以获利无数。
吕不韦先是拿出自己的一半家产赠给子楚,让他广交宾客;又带着另外一半家产购买珍奇玩物,到秦国游说安国君的宠妃华阳夫人。最终,无子的华阳夫人认子楚为子。后来,安国君继位为王,华阳夫人成为王后,而子楚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并于不久后继任为王,史称秦庄襄王。而吕不韦也被秦王任命为相国,封为文信侯,洛阳附近的十万户也成为他的食邑。
历史之谜 秦始皇生父之谜
翻阅史料发现,《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和《吕不韦列传》,关于秦始皇嬴政身世的说法截然不同:根据前者,可以断定嬴政是秦庄襄王的儿子;而后者则称,嬴政其实是吕不韦的儿子。
孙立群教授认为,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竭力促使子楚成为秦国太子,还设计将他已经怀孕的爱姬赵姬送给他,使自己的儿子成为秦王。不过,民间学者方舟子认为,按照记载,如果嬴政是吕不韦之子,赵姬怀孕时间就长达12个月,从科学角度来说显然是荒谬的。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认为,嬴政并不是吕不韦的儿子,而是秦庄襄王的儿子:“怀孕12个月不符合科学规律。即使这是真的,这件事也只会有嬴政、子楚、赵姬、吕不韦4个人知道,他人无从得知。”
按照《史记》记载,吕不韦把赵姬送给子楚之后,赵姬“至大期时生子政”。大期是个时间段,一说是10个月,另一说是12个月。古人以有无妊娠反应判断女性是否怀孕,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怀孕6至8周了。假如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赵姬生下嬴政的时间,应该是与子楚在一起的8个月后。而秦代史专家、《大秦帝国》作者孙皓辉教授说,秦始皇的生父之争至今史学界尚无定论,且这种争论应该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一字千金 集合各种学说精华的《吕氏春秋》
《史记》记载,嬴政继位秦王之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和“仲父”。
吕不韦招揽3000多名门客,让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学记录下来,综合汇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形成一部20多万字的巨著,这就是《吕氏春秋》。“引婴投江”、“刻舟求剑”等众多典故,均出于这本书。
孙立群教授认为,《吕氏春秋》结构完整,自成体系,集中了当时诸子学说的精华,包含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是吕不韦写给秦王嬴政的“治国方针”。
吕不韦为了让嬴政重视这套“纲领”,将《吕氏春秋》全文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并请来各国的游士宾客观看,并称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这就是“一字千金”的典故。
刊布了很长时间,始终没有一个人来挑错。孙立群认为,并不是这部书没有错,而是时人都畏惧吕不韦的权势,不敢指手画脚而已。不过这样一来,这部书的轰动效应巨大,吕不韦的大名从此远播。遗憾的是,嬴政并没有把他的治国纲领放在眼里,而是继续以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治理秦国。
《吕氏春秋》真的一个错误也没有吗?东汉时期,文学家高诱曾为《吕氏春秋》作注,从中找出了8处错误。尽管如此,高诱还是评价此书“大出诸子之右”,认为吕不韦超过了先秦诸子的成就。
不韦之死 吕不韦墓冢在今洛阳偃师
公元前238年,秦国政坛发生了一次巨变,吕不韦受到牵连,政治生涯也随之结束。孙立群教授认为,这个祸根其实是吕不韦亲自种下的。
原来,作为秦国太后的赵姬,原本是吕不韦的爱妾。秦庄襄王死后,她便与吕不韦重叙旧情,而吕不韦则埋身政坛,便将嫪毐介绍给了赵姬,自己脱身而去。后来,嫪毐因与赵姬关系特殊,日渐骄横。
秦王政九年,嫪毐趁着嬴政举行冠礼的机会发动叛乱,但很快被平定。吕不韦也因此受到牵连,次年10月,他被免去相国职务,并被赶到了其洛阳封地。又过了一年多,这件事渐渐平息,各国使者、宾客纷纷来问候吕不韦。嬴政担心吕不韦发动叛乱,命令他和家属一起迁到蜀地。
吕不韦一再遭贬,心灰意冷,料想自己早晚会被杀掉。与其被人杀掉,不如自我了断,吕不韦并没有到蜀地去,而是在洛阳家中饮鸩自杀了。
在今洛阳偃师市首阳山镇,有一座村庄名为“大冢头村”。该村村民介绍,吕不韦墓就在这座村子里,村名也是因这座墓冢而得名。据说,这座墓的冢顶曾盖有几十间房屋,可见其规模之大。
1994年12月,首阳山镇为这座墓立了一座纪念碑,原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教授撰写了《秦相国吕不韦墓碑记》,这里成为一处古迹,常有游客来这里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