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4架飞机从东边飞来,在集市上空盘旋,眼尖的人看到飞机上有“膏药”标志,知道这是日本飞机,便大声喊:“快跑!这是日本的飞机!”人们轰的一下炸了群,都想快点儿跑出街门。
栾川街有4个街门,东西南北各一门。霎时,飞机扔下两个东西,人们惊恐万状,以为是炸弹,但没有响,原来是两个副油箱,是挂在机身外面的,中间粗、两头尖,呈流线型。飞机挂副油箱可保证续航,这时扔掉副油箱,是为了更敏捷地投入战斗。
深山里的群众哪里知道这些,只顾跑。这时飞机投下两枚炸弹,落在常志箴家院墙外边的棉花地里,发出“轰隆”两声巨响。接着,敌机又投下两枚炸弹,落在老西街道鲁岗家院内,将一棵苹果树和一块大石条炸飞数米远,杨柱的娘被炸得浑身是血,梁风显的大腿被炸断。
因知道地面没有防空炮火,日机轮番俯冲,肆无忌惮,飞得很低,有两颗炸弹落在老十字街申正五家院子里,小炉匠孙才娃和开饭馆的石振兴被炸死,还有两个国民党士兵被炸死。
这次空袭后,栾川街上的人纷纷躲到山上,好几天不敢回家,(见《洛阳文史资料》第16集)这件事在栾川影响很大,百姓对日寇恨得咬牙切齿。
1944年5月中旬,日军进入潭头镇——日军侵犯中原后,河南大学辗转来到潭头办学,河大师生自编了《抗日三字经》,深入周围农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农民宣传抗日,教农民学唱救亡歌曲,使深山小镇成了抗战阵地。汉奸们早就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日本人,日寇恨透了河大师生。
5月15日中午,日寇分两路袭击潭头,这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一时间河水猛涨,一部分河大师生遭遇日军骑兵,当场有6名师生中弹身亡。这天傍晚,10余名河大女生开始往重渡沟转移。
河大学生来到潭头后,男女生是分开住的,男女宿舍离得较远,日寇来袭,大家各自逃亡,这次转移的是清一色的女生。
她们走着走着,还没有走出潭头镇,就在一个小河口迷失了方向。此地有山有林,非常便于隐蔽,女生领队说:“现在方向不明,咱们不能再向前走了,就在这里过夜吧!”一个女生说:“你们快看,前面有农户还有灯光,好像是个小村庄,咱们去村里借宿吧?”领队说:“情况不明,不能贸然进村!”于是,大家就地找了一个山洞住下来。
16日清晨,她们醒来后正准备离开时,发现两个鬼子路过这里,一个带***,一个佩东洋刀,看样子都是军官。这一下女生们没了主意,跑吧?彼此都打照面了,人家手里有枪,咱们能跑掉吗?领队说:“别慌张,鬼子只有两个,我们有十几个人,想法弄死他们!”大家一听,慢慢地镇定了下来。
鬼子看到有这么多漂亮的女大学生,马上兴奋起来,企图先奸后杀,万万没想到她们会反抗。女生们见鬼子将东洋刀、***都随着衣服“脱”了下来,胡乱放在地上,就一齐围上去,有的抱腿,有的拦腰,有的扯胳膊,厮打了好一会儿,也制服不了鬼子,但鬼子也伸展不开腿脚。就在这时,不知哪个女生用那把东洋刀砍中了一个鬼子,那家伙惨叫一声,颈上的血溅了一地,女生们都一惊,竟都松了手,另一个鬼子半裸着身子逃跑了。
因怕逃掉的鬼子报信,她们赶紧离开了这里,顺伊河进了重渡沟。但不知道啥原因,后来日军没来找那具尸体,直到1947年,当地农民郭松兆路过这里,才发现了日本人的尸骨,他把东洋刀藏在家中,没有吭声。1984年,该县文化馆在潭头搞文物普查,他把东洋刀献了出来。
还有一个抗日故事,叫“尚绍基巧杀日本兵”。
1944年5月16日,国民党第13军进驻潭头。人们以为13军来了日本兵就会望风而逃,在此办学的河大也就安全了,哪知13军一听日军过来,马上撤了,河大的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都留在潭头镇。照看这些仪器的是潭头东山人尚绍基,他自幼练过拳脚,外号“武林王”,此前他参加了河大的“七七服务社”,是抗战积极分子。
日本兵开进河大校园后,看见这里还留有一个中国人,很兴奋,又见此人体格健壮,能做苦力,就让他挑水打杂喂牲口。尚绍基有力气,干活倒是不嫌累,但他最看不得一样东西,就是日本的膏药旗,一看见就生气,每天都琢磨着怎样杀鬼子。
这天中午,天气很热,几个鬼子被派出去四处找人,动员出逃的农民回来收麦子。鬼子出去折腾了半天,也没叫回来一个农民,都累得满头大汗,看见尚绍基正在井边打水,有3个日本兵径直来到井口,嚷嚷着要喝水。烈日当空,四下无人,尚绍基觉得这是杀鬼子的好机会,他装作热情的样子,把刚打上来的两桶水放在井边,说:“太君,这水又凉又解渴,快喝吧!”
两个日本兵哪知是计!各自趴到一只水桶前,“咕咚咕咚”喝了起来,说时迟,那时快,尚绍基突然用手中的勾担(挑水所用,长约数尺,两头有铁环连着铁钩)猛击俩鬼子的头部,顺势把他俩推进井里。
旁边那个日本兵见了,慌忙去拿竖在井台上的枪,尚绍基抢先把枪抓到手里,一刺刀就将那个鬼子撂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