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和3日两天,在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上,学者们各抒己见,分享自己关于贾湖遗址最新的研究成果。
在贾湖遗址的发现中,最令专家学者们兴奋的是2001年的第七次发掘。这一次,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融入了科技考古,在专家、教授、研究员的齐心努力下,采用浮选法,取得了丰富的植物遗存,有果实也有种子。这些发现,证实了贾湖遗址曾孕育出的原始稻作文明。
日本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教授中岛经夫在他的研究中提到,早在公元前12世纪,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渔捞文化。他的研究发现,早在公元前6000年,原始的鲤鱼养殖已经开始,贾湖的居民,正是最早为鲤鱼配种的原始居民中的一员。
骨器,是贾湖遗址所挖掘出来最多见的器具。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张居中在他的《贾湖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报告》中指出,贾湖骨器特别发达,种类繁多,箭头、骨镖制作精细,骨笛的制作更反映出贾湖人高超的计算水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王子初更是肯定道:“8300年前生活在淮河流域的贾湖人,制作的成批的七音孔骨笛,为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初期最进步的乐器。贾湖骨笛的发现,为世界音乐考古的重大事件,它改写了音乐史。”
贾湖遗址的发掘过程中,精致的骨笛经常与龟甲共出,这些龟甲中,有些上面还有刻画符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新伟主任认为,对于龟甲的功能,其实有很多推测。或以为是响器,或以为是占卜用具,但大家一致认为,龟甲应该与仪式活动有关,是与原始宗教相关的遗物。更有猜测说,骨笛与龟甲的共出,很可能也与仪式活动中的音乐演奏有关。
不论是“中国最早的家猪”,还是“稻作的起源地之一”,又或是“改写音乐史的骨笛”,这些都是贾湖遗址中的古中国文明,是令学者们神向往之的史前遗存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