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的发展历经了壁画时期、户县时期、金山时期三个阶段,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在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已经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应当从新的角度、用新的视点来观照农民画,从它的演进过程、文化属性、艺术特色、存在价值等方面予以研究探讨,从而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为之努力的目标。
一、农民画发展的三个阶段、两次升华
民间绘画源远流长,但“农民画”这一称谓的出现,始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在当时大力倡导“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的时代背景下,“人人当诗人、个个当画家”的口号风靡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配合“大跃进”的农村壁画热潮,以空前浩大的声势迅速成为遍及各地的群众性壁画运动。文化馆的美术工作者责无旁贷地担当着壁画运动的组织辅导工作,带领群众中的美术骨干去完成这项政治任务,街头巷尾,村头路口随处可见宣传画、漫画形式的歌颂“大跃进”的壁画,并配以标语口号或民歌民谣。如麦子长得冲破南天门,坐着飞机摘棉花,一台拖拉机拔不动一棵大红薯,一列火车拉一个玉米棒等等,极尽夸张,内容上充满着乌托邦式的狂想。但是,若从艺术层面上讲,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力不能等同于生产指标的浮夸风。正象不能把《西游记》故事当作政治纲领实施一样道理简单。姑且不论当时大跃进的狂热与浮夸风的荒诞,但作为“诗画满墙”的壁画运动,仍有农村文化大普及的实际意义。同时,萌生了农民画这一艺术形态。
随着“大跃进”沉寂、壁画热降温之后,文化馆的美术干部从“普及群众文化活动、辅导群众文艺创作”的工作职能出发,组织作者把以墙面为载体的壁画转移到纸面上,成为架上绘画;把虚幻的大丰收、大跃进的绘画主题转向表现现实生活的题材,以现实主义替代受到浮夸风困扰的浪漫主义,描绘修水利、摘棉花、播种、收割以及服务于政治运动的内容。由于作者大多是农民,又以表现农村生活为主要题材,始有了“农民画”这个称谓。由壁画运动到向农民画创作的转变,是农民画的第一次升华。陕西户县取得了突出成就,引导了第二次全国农民画的大普及,形成了第二次热潮。当时处在政治运动频繁的年代和“文革”之中,原来的艺术几乎全部成了“四旧”而被破除,被视为“封资修”而横扫;大多的艺术家被扣上资产阶级的帽子而打倒。农民是革命阶级,农民画自然是真正的“普罗艺术”,即“无产阶级的艺术,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艺术”。特殊的历史环境为农民画提供了生长条件。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农民画大多离不开“大批判”、“抓革命促生产”之类的内容,无疑是政治运动的附庸。当时得到重视的原因主要在于政治因素而并非艺术因素。在艺术表现上或单线平涂,或工笔重彩,或追求月份牌年画效果。由于作者功底不足,才显得稚拙朴实,缺乏明确的艺术追求,艺术个性不够突出。
从七十年代后期的拨乱反正,到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举国上下焕发生机,农民画才得以在艺术层面上审视并寻觅自身的存在价值。上海金山率先“在辅导老师的引导下,比较成功地把民间艺术的一些特色运用到表现现代生活的绘画中去,使金山农民画有了自己的乡土特色”①,取得了极大成功。像金山农民画这样富有民间艺术传统、贴近生活的作品,出现在刚刚“第二次解放”②、人们普遍心有余悸的日子里,犹如一株夺目的鲜花绽放在冰雪犹存的荒漠上,怎不教人耳目一新,心灵一震,为画坛所瞩目。
金山农民画的成功引领了农民画的第二次升华,是农民画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全国各地不少画乡,纷纷响应,开掘本地民间美术资源,回归民间艺术传统,描绘现代生活,从而突出了艺术个性,培育出各具地域特色的农民画创作群体,使农民画从宣传工具而成为一定意义上的艺术品,在全国范围内促成了农民画创作的第三次热潮。 随着时代变化,农民画逐步由政治附庸向艺术层面演进。
二、现代民间绘画的演进及其文化属性
在原来的意义上,农民画是指农民创作的绘画作品,“农民画的画,就是农民画”③,也可以说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绘画划定的阶级成份。在全国范围内当时还有牧民画、渔民画、工人画、战士画等等。其实,这个以作者身份命名的称谓很不科学,不能表述其艺术特质。1987年第一届中国艺术节,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农民画展,正式定名为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展览”。1988年文化部又在全国首批命名了56个“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嗣后,文化部主管的中国社会文化编辑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了《中国现代民间绘画选萃》大型画册;文化部群文司命名表彰了一百多名“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优秀辅导员”;还曾多次举办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理论讨论会。不少专家学者也撰文立论。向前追溯,1985年中国美术馆画廊和西安、贵州等地就曾以“现代民间绘画"命名展览。正像一个孩童的成长,呱呱落地时的乳名为“农民画”,在学龄期便正式规范为“现代民间绘画”。民间,既是相对于官方主流绘画而言,更是其艺术特征的表述;现代,在这里不仅是时间概念也是艺术概念。“以往的农民画,尚不能与现代民间绘画相等同,其重要区别是现代民间绘画有机地吸收融合了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的精华”④。“所以重新定名,是从农民画的发展趋势,农民画出现的新的因素,和作者队伍的变化等情况考虑的”⑤。这个名称的演进,既符合农民画发展趋势、艺术特质,又界定了艺术领域,明确了艺术方向,开辟了发展空间,并从狭隘的作者身份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创作队伍的扩展,为其艺术意义上的升华和超越奠定了基础。
农民画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在政府部门的倡导和扶持下发展至今。各地文化馆、艺术馆、文联担当了它的组织、辅导和研究工作。客观上形成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每个画乡的后面都有一个辅导者或辅导队伍。“没有辅导就没有农民画;有怎样的辅导就有怎样的农民画”⑥这句话虽然淡化了农民画创作的自发性因素,却道出了辅导者的决定性作用。在创作过程中,提倡什么、否定什么、突出什么、弱化什么,多由辅导者的意向决定。大多数画乡的辅导者是受过学院派教育的美术家,由于分工不同而从事群众美术辅导工作。肯定地讲,他们属于主流文化层。同时由于他们长期在基层工作,对民间美术有较为深厚和广泛的了解,同时对古今中外的艺术活动又有一定研究。在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当人们不满足旧有的绘画模式、现代派艺术浪潮涌起并且流派纷呈的大背景下,从事群众美术辅导工作的美术家们,很自然地把焦点集中在原生性民间美术上面,作为中介和桥梁,在辅导过程中,有意识地借鉴与弘扬民间美术传统的同时,又发掘其中的现代因素,渗透现代艺术观念,追随时代审美潮流,从而使农民画具有现代意味。
综上所述,现代民间绘画是以原生性民间艺术为母体,以文人——辅导者为中介,在主流文化(艺术)与民间文化的交叉点上所萌生和发展起来的亚民间文化属性的艺术。它既源于民间艺术传统,也溶融着现代意识;它保留着原生性民间美术基因,又与现代艺术潮流合拍;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意识的承袭,又有别于古老传统。正是由于它所特有的亚民间文化属性而独具一格,呈现出多元性,闪烁出现代的、新型的、民族民间的艺术光彩。
现代民间绘画的亚民间性,决定了它与主流艺术和原生性民间艺术的关系。传统的原生性民间美术形式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化进程而逐渐被电脑化制作、工业化生产所取代。现代民间绘画“完全回归民间艺术已不可能或无法生存,完全同化于主流文化将失去其自在性。唯有保持一种亚民间性,在主流文化、民间文化两极之间寻求与确定自己的范畴和价值才会获得久远的意义和生命力”⑦。现代民间绘画正是由于这种亚民间性才独具特色。如果把原生性民间艺术比作金砂,那么现代民间绘画则是冶炼后制成的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精美饰物。这样的艺术定位为它明确了长远而又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它的第三次升华提供了可能。
现代民间绘画的存在价值
现代民间绘画以继承民间艺术传统、融汇现代艺术观念,表现现实生活为三个支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画乡群体,创作出不同于学院派绘画的、独具艺术特色的作品。特色决定价值,价值决定存在,这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
(一)历史文化价值
“继承、弘扬民族文化,大力培育和提升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具体任务”⑧。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到形式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尤其是亿万农民的审美心理、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民间艺术是由人民群众创造并广泛流传、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指出:人民创造的民间艺术感情真挚,最为生动感人,是“真正的艺术的优秀范例”。鲁迅称之为“生产者的艺术”。传统的民间美术形式由于大多存在于民间工艺品或实用品中,在工业化、电脑化的巨轮下逐渐消亡。当然新的时代还会产生新的民间艺术,这不是在这里要研究的内容。现代民间绘画的宝贵之处就在于深入认识、研究民间艺术传统并把这些优良传统运用到表现现代生活的绘画创作之中,使之成为传统民间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态的保护、继承、弘扬和发展。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着经济大国迈进的时候,弘扬民族文化尤显重要。如果经济发展了,民族文化失落了,必然愧对祖先也愧对后人。这是现代民间绘画存在和追求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艺术审美价值
当今“都市化了”的文化人和艺术家们,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喧嚣中,纷纷回顾本民族的文化渊源和艺术传统的时候,无不为民间艺术那古朴、纯真的艺术魅力所倾倒。现代民间绘画的审美价值在于它发掘了乡土气息和人的原初性质朴、天真与生命力,承袭了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基因,而且又具有现代艺术气息;在于不同于其它画种的原创性、艺术个性;在于它特色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艺术就是创造,愈有民族性也就愈有世界性。现代民间绘画是在民间美术领域,探讨中西文化的相通之处,引西以汇中,它的审美价值贵在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视觉空间,弘扬并光大了民族艺术精神。
(三)社会价值
生活现象是时代的缩影,描绘生活就能反映时代本质、表现时代精神。现代民间绘画的画家们大多长期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既是物质文明的建设者、创造者,又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他们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积累,以其独到的感知、纯真的情感,并运用民间艺术的审美理念和朴实的艺术语言,描绘民间习俗,讴歌现代生活,从而别开生面。现代民间绘画力求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坚持艺术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的艺术追求,坚持真善美的基本价值观,坚持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规律。讴歌真善美,弘扬主旋律,是历来所倡导的主流创作方向,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决不可忽视的文化软实力。唐代张彦远曾言,“夫画着,成教化,助人伦,”艺术的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无可替代。现代民间绘画是时代前进的缩影,是改革开放的颂歌。至于是一个地方名片、提高社会影响力、知名度,以及能够带来的隐形效应等等毋庸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