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传承与坚守
传承民间艺术优秀传统,坚守质朴纯真的乡土本色和现代艺术气息,就是坚守现代民间绘画的艺术个性,就是坚守存在的价值。
1、现代民间绘画的民间性
民间艺术是现代民间绘画之本源,深入认识和研究民间美术无疑是重要课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喧嚣的城市生活使人的精神疲惫、枯躁和厌倦,因而产生了对田园牧歌式的恬静、淳朴的眷恋情怀。文化心态的变化,社会审美心理上对单一写实模式的逆反,产生了对民族民间艺术传统的寻根与回归。这种倾向不仅是地域性的、中国的,也是世界性的。现代民间绘画的创作受民间艺术、民间审美理想的耳濡目染,潜移然化,在情感上最贴近广大农民,在审美意识上、在审美创造上的纯真、朴实、厚重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坚守现代民间绘画质朴纯真的艺术本色是其发展过程中的第一要务。李可染有句名言,“ 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同样适用于现代民间绘画创作。“打进去”就是要对民间美术深入剖析、研究透彻;“打出来”就是通过“消化吸收”,真正把民间美术、民间文化的良质融入创作之中。
现代民间绘画借鉴或移植了传统民间美术的审美经验,保留民间美术的审美趣味,排除民间美术中的实用性,从剪纸、绣花、雕刻、绘画等等诸多民间美术的形式构成、造型方法、色彩处理中广泛汲取营养,并对传统民间美术的艺术思维方式、审美观念、艺术思想等内在因素进行深层次的开掘,变换载体,把传统民间艺术这一宝贵资源,溶进绘画创作中来,从而具有乡土特色和民间意味,呈现出与主流艺术——学院派绘画不同的艺术面貌。又由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信仰崇拜、伦理道德、审美心理、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要素之间的差异,所以民间美术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呈现出绚丽多彩的个性差别,从形式到内容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及审美诉求。现代民间绘画是传统民间美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传承和再生。传承和再生,应当是民间美术存在的规律。如不传承,就失去了传统;如不再生,就会消亡。
2、现代民间绘画的现代性
农民画现今被称之为现代民间绘画,是因为她虽植根于民间美术沃土,但并不是原生性民间美术原形的再现与古老传统的翻版,而是现代意识与民间美术有机的融汇、结合。首先,现代文化背景,必然影响到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个社会成员。民间画家的思想、意识、观念,必然打上现代文化的烙印。尤其是属于主流文化层的辅导者、研究者的介入,在弘扬民间美术传统时,很自然地会发现民间美术传统基因中的许多艺术现象,与现代艺术潮流有着共同的交叉点,并对现代艺术观念中的优秀成分自觉地、有意识地吸收融合。
西方现代艺术一百多年来,不仅体现为对传统表现方法和形式的反叛,更是对于传统艺术形式和种类的创新。现代生活最大的危险就是商品经济日益渗透下的人性的麻木。而现代艺术就是要以独特的方式打破常规,颠覆固有结构,让人得到精神上的自由。现代民间绘画不受学院派“造型法则”的禁锢,给予作者自由弛骋的广阔天地,这是人性的解放、精神的解放、个性的解放、创造性的解放。“西方现代艺术虽然是西方绘画体系的一个发展阶段,但它又是世界性的现代观念的产物,包含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意义”⑨。从这个视点上观照中国农民画,我们不难发现,风行世界一百多年的西方现代派绘画,反对理性的压抑,重视直觉和潜意识活动的作用以及内心世界的表达,强调表现主观精神、主观感受和主观激情,与中国民间美术的审美诉求及其“内视心象”的造型方法多么相似相近。当西方评论家惊叹中国农民画家是东方的毕加索、马蒂斯时,我们还要看到:这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宝藏的当代价值体现,而不是西方文化这种外来因素在中国本土上的殖民扩张。现代民间绘画在辅导介入的自觉下、或者接受传统影响的不自觉下,以民间艺术语言形式表现现实生活的同时彰显现代主义元素,重意境不是自然主义的模仿和再现,重情绪不求表象的逼真;直觉高于逻辑,体验大于知解,价值高于法则,感情大于理性。从而使作品既具有“民间性”又具有“现代性”,既保持着鲜明的民族民间艺术审美特征,又契合现代审美潮流,呈现出一定的现代意识。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不同于西方现代派。其本质的原因在于现代派是从学院派派生而来的,现代民间绘画是从传统的民间艺术沃土中萌生和成长起来的,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经验的继承和延伸,这是现代民间绘画的根。因而,在保留传统民间艺术特色的同时,从表现现实生活出发,对现代主义的任何流派的融汇汲取都不可能使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异化”。
蝉变与升华
现代民间绘画最宝贵的价值就在于它是文化创新的产物。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我们应以新的视点、站在新的高度,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观照、研究、探索现代民间绘画今后的发展方向。在继续做好普及工作,发掘群众中蕴藏的艺术创造力,为乡村的文化建设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在传承与坚守中,从艺术层面上努力实现蝉蜕龙变的升华。
1.走出误区,建立自信
要走出把现代民间绘画限定于低层次的认识误区,像儿童画一样代代产生,但永远长不大。应当从艺术高度、从时代高度、作为一个新的画种来审视、研究、培育和发展它。尤其是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户籍制度的改变、人口流动的频繁和全民族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农民和城市人、文化人的界限逐渐模糊,大学生回乡务农、大学生当村官,又怎样界定他是农民或是知识分子?作者队伍的变化和水平素质的提高,必将为现代民间绘画的第三次升华提供可能。
现代民间绘画五十余年来尽管博得许多赞誉,但至今仍被列为“另类”。这也难怪,主要是自己还未“长大成人”,还没有拿出一批惊世骇俗的伟大作品。如果把中国画比做一位白发皓首的学者,现代民间绘画还是一个幼稚的学童。现代民间绘画虽然脱胎于原生性民间艺术,但已不是其原貌。它虽接受主流文化的影响,但又与之截然不同。它的艺术思维方式、审美观念、艺术思想、造型手段等等方面已经形成一个系统,是一个新的艺术领域,犹如乡音浓重的方言。试想,能用普通话讲出大道理,难道用方言就不能讲出大道理了吗?许多主流艺术门类何尝不是由民间发展而来?再如,一曲民歌小调“茉莉花”,能够成为洪钟大吕的交响乐登上世界最高音乐殿堂,而现代民间绘画为什么不可以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产生巨制大作呢?所以,现代民间绘画的作者,或它的辅导者、研究者当有足够的自信。同时吁请美术界的领导专家权威予以更多关注。
2、群体与个体
现代民间绘画发展至今,都是以群体面貌出现。作为主流文化的中国画的发展历经近两千年,西方油画也有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国现代民间绘画至今才五十多年。越是年轻,成长空间越大。应当相信,随着历史的进程,现代民间绘画必将在继承、创新中实现超越,从群体中凸现个体,产生代表其发展方向的绘画精英,促使现代民间绘画不断成熟、提高、升华 。正像法国画家卢梭,是一位业余画家,丝毫不了解正确的素描法,也不了解印象派诀窍,但他诱发了至今不衰的“稚拙画派”,在法国乃至欧洲兴起了追求天真纯朴的竞赛,从而成为世界美术史上为数不多的大师之一。现代民间绘画,作为亚民间文化形态的新兴画种,更期望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参与其中,既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同时又保持天真质朴本色,只要艺术方向正确,一定能在多元化的美术格局中高扬起自己的旗帜,真正成为躋身于艺术殿堂的画种或画派,在美术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3、克服定势定格
从事物发展规律和艺术发展规律上看,现代民间绘画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势在必行,能不能实现不断升华,将是其能不能长远生存的天命所在。农民画第二次升华至今已经过去了30多年,艺术思维的定势和艺术面貌的定格使得渐渐失去了当年的崭新视觉。即便是最优秀的重复也会失去艺术感染力。这就要突破僵化性模式,在继承与创新中超越。
4、第三次升华的构想
现代民间绘画在两次升华之后,进入新世纪以来面临着第三次升华的机遇。在坚持三个支点的基础上,提高文化内涵,提高艺术品位,纯化艺术语言。提高文化内涵是第三次升华的关键,不仅包含作品的思想深度、意境的营造,还包括对民间艺术传统的继承、转换、运用和对现代艺术观念的挥发、汲纳、融合,是总的文化含量;提高艺术品位,就是树立精品意识,追求大俗与大雅的统一,大胆尝试新材料新技法,从表现形式、表现技巧上寻求新突破;纯化艺术语言,是与学院派绘画保持距离、拉开距离,张扬艺术个性,以民间美术特有的语言形式彰显中华民族民间美术的魅力。因此,扎根民间美术沃土,保持质朴纯真、意趣天然的草根特质,努力从形式、内容、技巧上寻求突破,将是现代民间绘画新时期的发展方向。时代的发展和作者队伍的变化,将为第三次升华提供可能。现代民间绘画唯有在继承民间美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超越,才能在多元化的美术格局中真正成长起来。这是一个开宗立派的大事业。如果实现这个构想,创作出一批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有浓郁的现代艺术气息,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有精湛的表现技巧的精品力作,才能真正跻身于中国乃至世界艺术之林,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王文浩 刘志刚)
注:
①王宁宇《农民画与中国美术格局》,《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农民画)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第37页。
②吴彤章《现代民间美术发展中已遇到的几个问题》,《中国现代民间绘画 (农民画)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第70页。
③粉碎四人帮之后,当时称作“第二次解放”。
④曹振峰《论现代民间绘画》,《中国现代民间绘画选萃》外文出版社,1989年,第11页。
⑤曹振峰《论现代民间绘画》,《中国现代民间绘画选萃》外文出版社,1989年,第10页。
⑥郎绍君《论中国农民画》,《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农民画)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第5页。
⑦郎绍君《论中国农民画》,《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农民画)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第10页。
⑧吴长江《时代呼唤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美术》2008年,第1期,第8页。
⑨潘公凯《关于“绿色绘画”的略想》,《中国书画报》2009年,第78期,第三版。
附:作者简介
王文浩:男,1941.10生,美术专业大学学历,副研究馆员,舞阳文化馆原馆长,河南省农民画研究专家。1958年中学时期就被抽调参加农村壁画活动。1980年调入文化馆从事美术辅导工作,2002退休以后至今仍在致力于农民画的研究和组织辅导,经历了农民画五十多年发展的全过程,是舞阳现代民间绘画的创始人。著有《继承.蝉变.升华——现代民间绘画研究文集》、《现代民间绘画创作十讲》等。曾获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优秀辅导员、河南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漯河市优秀共产党员、感动漯河2011年度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刘志刚:男,汉族,1968年生,美术专业本科学历,高中教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成员。作品曾获第十三届中国人口文化奖(美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