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开封

赵匡胤的“风骚”

2013/3/30 12:05:39 点击数: 【字体: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笔势如虹,纵横千古江山,被公认代表了毛泽东诗词的最高成就。

    “宋祖”乃宋太祖赵匡胤。相比秦皇汉武乃至唐太宗,赵匡胤的传奇故事很少,但几乎没有负面新闻。对于一个开国皇帝,这是很难做到的。他本是一介武夫,以战功升任殿前都指挥使,趁后周新主年幼,伪造敌情,以兵变登上皇位。明朝冯梦龙编著的《警世通言》中有一个“赵太祖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说他仗一条铁棍,徒步千里,把一个被土匪劫掠的姑娘从汴京(今河南开封)送回蒲州(今山西永济)。冯梦龙笔下的赵匡胤,“力敌万人,气吞四海,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任侠任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个管闲事的祖宗、撞没头祸的太岁”。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样一个舞枪弄棒的粗汉,却是对文人最好的皇帝。据说,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宋太祖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誓词三行,其中一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从此,文人的社会地位大升。或许投桃报李,在文盲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时代,掌握着舆论话语权的文人们便回报给了赵匡胤一个空前的好名声。

    公元966年科举考试后,大臣报称,进士合格者6人,诸科合格者9人。赵匡胤担心人才遗落,下令从落选者之中再挑优秀者,重新试过录取。唐朝每次科举录取不超过50人,而北宋前期却是每次一二百人。公元972年,赵匡胤决定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以避免重蹈地方节度使(武将)称霸的覆辙。由此,宋王朝地方领导位置都为文人所据。此外,赵匡胤开创了“恩科”取士的制度,大批地照顾那些类似于苏轼老爹苏洵的屡试不第的文人当官。据宋朝朱《萍洲可谈》记载,有个考了一辈子没考上的老儒生,70多岁了,蒙“恩”到了金銮殿上,只写下一句:“我太老了,不能做文章了。祝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竟然“特给初品官,食俸禄终身”。《涑水见闻》上说,宋白负责科举考试时,收了许多金银财帛,取舍自然无法公平。他害怕皇榜公布后,引起轩然大波。于是,他事先写出那些因贿赂上榜的考生姓名,向皇帝汇报,希望得到皇帝圣旨口谕的确认,以威慑天下。赵匡胤看出了他的用意,怒道:“吾委汝知贡举,取舍当汝自决,何为白我,我安知其可否!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宋白听后,回去立即把那些行贿的考生悉数从榜中删去,以免张贴后引发物议。 从公元973年起,赵匡胤还亲自召见新及第进士在殿前复试,开创了皇帝“殿试”(复试)的先例。有宋一代,科举录取者在数量上大大超过前代。

    宋朝陈岩肖《庚溪诗话》记载了赵匡胤一首诗,道:“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此诗冥冥之中预示了其后来平定列国、统一中原的大业。

    赵匡胤还有个对句更为著名。据宋朝陈师道《后山诗话》记载,五代十国时,南唐君臣等都擅长诗词,具有文才,他们也常常以此为自豪,而瞧不起北方宋朝的君臣。赵匡胤统一中原,南方最后一个目标是南唐小朝廷。宋国兵临金陵城下,李煜派大臣徐铉前来宋廷说项。徐铉觐见赵匡胤时为主子说话:“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李煜如地,陛下如天;李煜如子,陛下如父。天乃能盖地,父乃能庇子。”这话说得似乎很合情合理,但是他没想到赵匡胤却从容回答道:“既是父子,如何两处吃饭?”说得徐铉一时无言以对。徐铉认为赵匡胤是大老粗不通文墨,便极夸李煜“博学多艺,有圣人之能”。赵匡胤让他介绍一篇李煜的作品,徐铉便摇头晃脑地朗诵了一首《秋月》,说这首诗天下传诵。赵匡胤笑道:“这是穷秀才的东西,不值得我去作。”徐铉不服,请赵匡胤也作一首诗给他看看。这时,满殿惊惧相视。赵匡胤却从容吟出“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的诗句。据说,这是他年轻时自秦中归途中,醉卧田间,见到月上中天时所作的诗。徐铉听完大惊,“殿上称寿”。

    赵匡胤入不了正统文学史家的法眼,因为他没有白纸黑字留下文学作品,没有出版过文选文集。但史书中保存下来的他的一些片言只语,却分明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赵匡胤不是一个没有文采的皇帝。只不过,他的文采与众不同。怎么不同法?请看几则故事:

    赵匡胤在宰相赵普陪同下巡视朱雀门。赵匡胤指着大门上的匾额,问:“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何用?”赵普回答说“之”字是语助词。赵匡胤听后,笑着说:“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宋军平定后蜀,下诏后蜀主孟昶进京。曹武肃王密奏道:“孟昶做蜀王三十年,蜀道千里,请求派人去捉拿孟氏,然后杀了他的大臣们,以防止他日后叛变。”赵匡胤打了一下他的后背说道:“汝好雀儿肚肠!”

    吴越国末代王钱向赵匡胤进贡名贵的宝犀带,不料,赵匡胤对他说:“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钱请他说明怎样个不同法,赵匡胤笑着说:“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钱听后,既惭愧又佩服。

    上述故事,记载了赵匡胤做皇帝后的一些话语。这些话语,没有音韵格律上的讲究,辞藻也并不华丽典雅。但是,它们朴素自然、形象生动、趣味盎然、铿锵有力。

    史称赵匡胤“好读书”,即位后经常派人到皇家史馆取书阅读。公元966年,赵匡胤还下诏征求流失于民间的书籍,并要求把献书人送到学士院测试,以网罗合格当官为吏的人才。因为爱读书,所以赵匡胤也特别欣赏读书多而通晓古今的人,甚至让一个马屁精钻了空子。此人名叫卢多逊,当时任史馆主任。他事先命令手下人员,每当赵匡胤借书必须立即报告,然后他自己也去钻研。于是,只要皇帝提问书中的事,卢多逊都能对答如流,赵匡胤十分赏识他,最后竟然官至宰相。(乔治城 丁启阵)【原标题:赵匡胤的“风骚”】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开封日报 2012年11月2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