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辛亥女杰刘青霞事迹的豫剧《刘青霞》在开封上演
大河网报道: 5月12日晚,由开封市委、市政府与省豫剧三团联合打造的精品豫剧剧目《刘青霞》在开封市东京艺术中心上演。该剧以辛亥女杰刘青霞为原型,以其革命经历与家庭生活两条线索交叉展开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革命先烈形象。139分钟的精彩演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也引发了专家、学者们对豫剧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5月12日,以辛亥女杰刘青霞生平事迹创作的大型现代豫剧《刘青霞》在开封市东京艺术中心上演,近千名观众观看了演出。
故事在清王朝政权摇摇欲坠的背景下开始,讲述了刘青霞在出嫁的路上偶遇许昌学子章钟端,丈夫死后,她在章钟端引领下东渡日本,接触到了孙中山及同盟会人士。不久加入了同盟会,并与章钟端产生了圣洁的精神恋情。
秋瑾遇害后,刘青霞回国祭奠,出巨资与章钟端一起策动起义。因遭人告密,章钟端被捕入狱,起义失败。刘青霞解救章钟端未果后,披麻戴孝赴刑场为其收尸。辛亥革命后,刘青霞将亿万家产全部捐给冯玉祥办教育。
刘青霞是著名的革命女志士,在民间素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称,但她的事迹却鲜为人知。为此,开封市委、市政府和省豫剧三团联合打造了大型豫剧《刘青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刘青霞的革命气节和风骨,树立了以其为代表的河南人的革命形象。
作为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确定的重点剧目,《刘青霞》荟萃了国内一流的主创人员。该剧剧本由著名编剧张芳创作,6次荣获国家级大奖的总导演谢平安执导,豫剧三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汪荃珍领衔主演。
国家文化部文艺司长董伟表示,《刘青霞》从历史题材着手,并通过豫剧形式表现出来,这不仅丰富了戏曲的文化内涵,而且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开封市委书记祁金立说,豫剧《刘青霞》在先烈故居开封打造,并通过舞台让先烈的精神永存,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同时,该剧的上演也是开封做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将会为开封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做出积极贡献。
专家谈戏
中国戏曲学会会长薛若琳:戏曲是大众化的艺术,豫剧《刘青霞》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为主,以波澜壮阔的戏剧冲突吸引观众,以人物立戏,以大段心灵独白的唱段让观众入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姚欣:豫剧《刘青霞》的创作,勇于创新,在现实主义中融进了浪漫主义的成分,使得该剧与时俱进,活色生香。譬如刘青霞与秋瑾、章钟端梦中几次相见等情节,充满浪漫主义的梦幻色彩,新颖别致。更是用灯光色彩的变幻表达了人物心理的瞬间变化,这更是一个创造。
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豫剧《刘青霞》在道具上,编导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刘青霞的一件普通的披风在狱中变化无穷,奇妙无比,将刘、章生死离别之际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得如痴如醉,让观众潸然泪下。
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大型现代豫剧《刘青霞》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剧创作原则,对刘青霞的生平事迹进行大胆改编,合理想象,所展示的巾帼英雄形象,观众是能够接受的。
生平事迹简介
刘青霞(1877~1923),安阳县蒋村人,清末两广总督马丕瑶之女。甲午战争后,马丕瑶恳请慈禧不要签订《马关条约》,遭拒后忧愤而死。马青霞此后嫁给了河南尉氏县富甲一方的刘曜德,改姓刘,故称刘青霞。丈夫亡故后,她东渡日本,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河南》杂志和《中国新女界》月刊,推出了鲁迅的战斗檄文和大批宣传妇女解放的文章。回国后,创办了中州女子学堂附小和华英女子学校,捐地两公顷兴办蚕桑学校,并资助河南和北京的许多高校。她还修建桥梁,开办“孤贫院”和“平民工厂”。曾两次入狱受审,1923年亡故。
如今,在尉氏县有刘青霞故居,她在开封的住所也被建成了刘青霞纪念馆,并于去年11月份开放。(原标题:豫剧《刘青霞》开封上演 “中原女侠”舞台现英姿)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