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七年(1881年),河南巡抚李鹤年重修过的鼓楼。
鼓楼复建设计方案示意图
古城中心有座楼!可是,楼在哪里?好多年了,鼓楼只是空有其名,不见其实。现在,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步伐迈得愈加坚实,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文化产业发展的高潮,鼓楼复建也即将由愿望变成现实。历史上的鼓楼是什么样子?市民是怎样认识鼓楼复建的?在倾听中,我们勾画鼓楼历史;在回忆中,我们感受人们对鼓楼的那分深情。
意义重大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 名城的需要
记者 岳蔚敏
“在明、清及民国时期,鼓楼有其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它定点响起,人们每天听着鼓楼的报时声工作、生活,鼓楼钟声与鼓楼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形成了我们开封独特的城市旋律。”4月1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高树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2011年3月,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晋升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市委、市政府专门提到了鼓楼复建工程。按照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园区风格简约仿宋,以宋为主。鼓楼虽不是宋代建筑,但却是开封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体现了古都风貌。作为标志性建筑,鼓楼复建及鼓楼商业饮食文化产业区项目被列为整个产业园区建设第一梯次的“明星项目”,不但要把它打造成为产业园区的第一张“名片”,更要把鼓楼复建作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第一需要。
高树田说,鼓楼复建后,北面与古香古色的书店街连通,南面与大相国寺资圣阁相呼应,将成为古都传统商业文化中心标志性建筑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核心区的重要构件,成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同时,鼓楼复建也为鼓楼夜市换挡升级、打造开封鼓楼夜市文化品牌、丰富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内涵提供了条件。
明、清时期开封鼓楼修建、修缮年表。
鼓楼被改建,逐渐破损,1976年被拆除。
市民盼望重现开封鼓楼的辉煌
记者 闫漫
“开封鼓楼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鼓楼。开封鼓楼将在原址复建,消息令人振奋。”4月2日,开封新区总工程师、河南省高级工程师张伟业说。
张伟业说,近年,我市加大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大了文物古迹的修复和保护力度,体现着浓郁宋文化特色的开封府、天波杨府、宋都御街、清明上河园等吸引了中外游客的眼球,助推了开封旅游业的发展。闻名中外的书店街街景综合整治工程已于去年完成,重新焕发光彩。鼓楼是古城开封的标志性建筑,复建之后,具有古风宋韵、中原风格的鼓楼将和古朴典雅的书店街相辅相成,彰显古都的独特魅力,为开封旅游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张伟业说:“‘危楼高矗壮天中,极目新城百尺雄。梁园繁华归逝水,宋家议论散秋风。地钟嵩岳千层翠,险亘黄河万古虹。兴废不堪登眺感,疏砧又动夕阳红。’清人冯应泰的《登鼓楼》展示了清朝时期开封鼓楼的雄伟壮观景象。复建清代风格的鼓楼将展示开封的厚重历史,也将成为古都又一亮丽新景,让每一位来开封旅游的游客都能感受到鼓楼的雄伟气魄。”
辉煌历史 开封鼓楼“声震天中”
记者 岳蔚敏
鼓楼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叫鼓楼呢?
3月29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高树田与记者聊起了鼓楼的故事。
在我国,大凡古老的城市与寺院都建过钟楼、鼓楼,这两座楼是我国古代城市用于报时和显示威严的建筑物,也是我国古代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鼓楼其实就是城隅上置放巨鼓的楼房,用以报时或警戒盗贼。而佛寺的鼓楼与钟楼相对,建于正殿的左右,用以悬鼓报时,或于典礼时敲击。
开封鼓楼被誉为中国最早的鼓楼,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二年(1379年)。鼓楼的台基高三丈,砖砌瓮门,通东西大道。台上建楼两层,各三间,距地面高约七丈。上层周围有游廊栏杆,登楼远望,全城在目。楼上南间架有牛皮巨鼓一面,直径约1米,声音深沉浑厚,能传数十里。东西檐下各悬巨匾一块,西檐下额题“声震天中”,东檐下额题“无远弗届”。河南地当九州之中,开封又在河南中部,鼓楼又在开封的中心,无怪乎鼓楼的匾额要题“声震天中”。而这里发出的鼓声,自然就“无远弗届”了。开封鼓楼宏伟无比,只有后建的西安钟楼才可与之媲美,故有“中国的钟楼在西安、鼓楼在开封”之说。
明代后期,河南巡抚认为钟楼、鼓楼妨碍了巡抚衙门的风水,下令将钟、鼓二楼上的钟与鼓互相调换,钟楼改为鼓楼,鼓楼改为钟楼。在卸钟进行互换过程中,钟纽断了,钟从楼上掉下来,摔个粉碎。后来将碎铁片熔化后重新铸了新钟,但新钟发音远不如老钟响亮。巡抚十分气恼,但也无可奈何,只好作罢。从此,巡抚对钟楼不管不问,任其破损、坍塌也不加修缮。
到了清代,钟楼已经破损、坍塌得不成样子,康熙十年(1671年),河南巡抚郎廷相下令将钟楼拆掉,从此开封就没了钟楼。拆下来的砖瓦、木料在大相国寺内建了藏经楼。钟楼存在的时候,那个地方叫钟楼口,钟楼拆掉以后,叫“拆楼口”(谐音错叫为“车路口”)。
辛亥革命后,鼓楼楼顶中央增建一尖塔式四方楼,四面装有巨型自动钟,为全市报时之用。1948年开封第一次解放时,台基上两层楼为炮火所焚,仅剩下一座台基。
新中国成立后,开封多次对台基加以整修,作为节日检阅观礼台和全市广播宣传中心。1976年11月,将鼓楼台基拆除辟为广场。这座历经战火、洪水甚至“文化大革命”而屹立不倒的建筑,最终不幸被拆除。从此,鼓楼在开封消失了。
市民记忆 忘不了鼓楼的雄伟壮丽
记者 闫漫
4月1日下午,市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市地方史志学会副会长张玉发回忆起他记忆中的开封鼓楼。
张玉发说,还记得那是1948年的春天,父亲扯着刚满5岁的他来到鼓楼街,当他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个庞然大物的时候,父亲弯下腰告诉他,那是鼓楼,上面有计时的钟表,还有瞭可望开封全市的瞭望哨。从那时起,开封鼓楼的雄伟壮丽就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张玉发说,解放战争中战火摧毁了鼓楼台基上的建筑,仅留下墩台。然而,在开封人的心目中,这座残缺不全的鼓楼台基仍是开封鼓楼的象征。人们在闲暇之余,依然喜欢到这里来逛逛。后来,台基的西侧修建了一个检阅台,每逢开封有重大的社会活动时,群众依然会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领导们就会在鼓楼的台基上检阅队伍。张玉发说,在开封人心目中,那时的鼓楼就像北京天安门城楼一样神圣。1976年11月,残留的鼓楼台基被突击拆除了,建成了广场。开封鼓楼这座文物从人们的视线中彻底消失了。
“现实中的鼓楼没了。但鼓楼在老开封人心目中,依然高大雄伟,让人难以忘怀。”张玉发说,“希望鼓楼复建工程尽快开工,盼望重登鼓楼!”
各界心声 复建鼓楼是对历史的尊重
记者 闫漫
4月1日9时,在一间墨香四溢的书房里,市政协委员李惠良拿出珍藏多年的鼓楼老照片,轻抚泛黄的照片,不禁感叹道:“复建鼓楼不仅是重造一座旷世建筑,更是重现一段历史,还原一种情结。”李惠良多次提交关于鼓楼复建的提案,呼吁复建鼓楼。
李惠良说,开封鼓楼是我国古代用于城市报时和显示威严的建筑,是我国古代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鼓楼是历史沉淀的宝贝,是无数能工巧匠花费巨大精力逐步建成的一座精细、华美、气势恢弘的建筑。只可惜,鼓楼命运多舛,历经沧桑,几番被摧毁,又几番重建。这样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建筑就像一本久被尘封的图书,折射出历史的变迁,更凝练成一个文化符号和历史印记,清晰地记录着开封曾经的辉煌和落魄。
“开封鼓楼是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鼓楼之一,开封鼓楼宏伟无比,只有后建的西安钟楼才可与之媲美。”李惠良说。每每他从西安旅游回来,心中总是多出一分惆怅,不为别的,就是看到了在西安中心城内仍保存完整、曾和开封鼓楼齐名的西安钟楼,心生羡慕。
听说要复建鼓楼的消息之后,李惠良长舒了一口气。他说,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要复建鼓楼,是古都开封文化发展的需要,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大手笔。
记者手记
把消失了的 找回来
记者 吕树建
历史总会留下遗憾,但我们不能让遗憾继续下去。鼓楼复建,不单是圆了老开封人一个梦,更是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又一个起点。
上世纪70年代,文化似乎变得可有可无,文物古迹几乎变得一文不值。1976年11月,鼓楼消失了。现在,伴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重建鼓楼,把一座城市的力量和信心重新凝聚。科学发展,快速崛起,金石开封,鼓楼复建是古都复兴的象征。
历史的记忆,变成了文物;今天的鼓楼,也将成为明天的古迹。把消失了的找回来,是怀古,是创新,又是创造。通过一点一点地挖掘,让更多的历史文化故事、遗址、遗迹活起来、走出来,我们的古都会更有韵味、更具竞争力、更具吸引力。
在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道路上,开封将一往无前!(原标题:鼓楼复建,打造名城新亮点)
来源: 开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