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新闻资讯 >> 浏览开封

徘徊朱仙镇

2012/7/12 11:56:11 点击数: 【字体:

 
    历史成就了朱仙镇,但最终朱仙镇的辉煌也随历史而去。今时今日的“四大名镇之首”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雄风,却沉陷在变与不变的悖论之中。朱仙镇振兴的雄心依然,但长路漫漫。

    说起朱仙镇,人们自然会想起其中国古代四大商业重镇之一的名头,但拂去岁月尘埃,其他三镇即汉口镇、佛山镇和景德镇已经发展为现代大都会,而曾为四大名镇之首的朱仙镇依然维持着村头镇尾的尴尬地位。

    当你第一次来到朱仙镇的时候,如果没有当地人的指引,你很难一下就找到为其赢得盛名的年画的踪迹经营年画的几家铺子稀稀拉拉地分布在近几年才修建而成的年画一条街上,门厅冷落,如果没有抬头看到门头“××老店”招牌的提示,你很难想到自己已经走在了朱仙镇年画最集中的一条街上。

    这不免令人失望,并很容易让人想起“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句话。不过,这句话或许并不客观,当你真正走进这些为数不多的老店里,去领略朱仙镇年画的历史、制作过程及每一幅年画里所蕴含的故事和文化,你或许就不会再用当今商品经济的理念去审视它、要求它,而是让商品的归商品,文化的归文化。

    木版年画之源

    来到朱仙镇,不能不看年画,这里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鼻祖”。

    年画起源于民间贴门神的习俗。门神的文化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秦汉时期,自从神荼、郁垒被奉为门神,两千年来,先民们就把岁尾驱邪捉鬼、祈福禳灾贴门神,视为保障来年门宅之内,福泰安康的大事。

    到了赵匡胤坐江山的宋朝,太祖、徽宗一个喜欢赏画,一个嗜好绘画,一时间宫廷民间,不论雅俗,竞相效仿;于是雕版印刷术成全了年画的普及和传播,用木板雕刻拓印的门画大量上市以应市求。至靖康二年,金兵攻破汴京,纵火抢劫,致使商业萧条,木版年画也随之萧条。

    南宋迁都杭州,画工、雕版匠人随之南行,木板年画的技艺,便跟随流亡的皇帝和躲避铁骑的难民,一路被传播到江浙及其他各地。今天声名远播的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河北武强、江苏桃花坞等地的年画,无一不是从开封、朱仙镇起源的。

    有一部分艺人流落到了距开封不远的朱仙镇,他们借着运粮河的便利,重整旗鼓再开张,使朱仙镇成为木板年画生产、销售的重镇,朱仙镇木板年画从此名声大噪。到了明末清初乃至乾隆年间,随着朱仙镇商业的发达,木版年画业也达到了鼎盛时期,镇上的年画作坊达300多家,产品远销日本、缅甸、泰国、印度等国。后来朱仙镇越居华夏“四大名镇”之首,大概与此不无关系。

    时至清末,特别是咸丰以后,穿流朱仙镇的贾鲁河因年久失修,河床淤塞,水运受阻。原先四通八达的朱仙镇,逐渐变成闭塞的死角。民国年间,随着物美价廉的石印、胶印“月份牌”年画的兴起和发展,朱仙镇木版画业最终只剩40多家商铺惨淡经营。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少年画店祖传下来的雕版被集中起来烧掉。

    尹国全是朱仙镇远近闻名的天成老店的第五代传人,“文化大革命”期间焚烧掉的雕版大都是他家的,当时共从他家拉走了5000多块祖传雕版,其中有1000多套被人偷偷拉到了开封博物馆,才得以保存下来。

    传承之困

    与其他绘画和年画不同,朱仙镇木版年画独具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包括鲁迅在内的许多名人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 至今,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中仍然珍藏着26张朱仙镇古版年画。

    但事实上,直到今天,朱仙镇年画还未能走出发展的困境。走遍整个朱仙镇,只有7家店铺尚在制作经营年画。有人用“塌陷”形容朱仙镇木版年画目前的处境。

    据了解,在开封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四大年画”中,一张江苏桃花坞的普通年画卖到300多元,一幅天津杨柳青的普通长卷卖到好几千元,而盛名在外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有的仅卖几元钱一张。(原标题:徘徊朱仙镇)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企业观察家(2012-07-1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