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传统文艺 >> 文艺学术专栏 >> 浏览开封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大相国寺梵乐介绍

2011/5/5 15:35:37 点击数: 【字体:


    位于古都开封闹市中心的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原名建国寺。该寺不仅香火鼎盛,更因一枝独秀传承至今的梵乐名满天下。北宋时期作为中国最大的皇家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梵乐之盛登峰造极。每逢大型庆典,均邀请800人著名乐僧协同演奏,合奏规模宏大,演奏气势恢宏,堪称天下无双。金秋时节,秋菊怒放,浑厚铿锵的相国霜钟和着抑扬顿挫的梵乐,声声入耳,扣人心弦,远播八方,成为当时盛事。 
 


大相国寺梵乐介绍
大相国寺佛乐团

    大相国寺佛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寺院开山便有记载,至唐天宝年间,寺院已出现完整的乐队,至唐大历年间,寺院已将佛乐演奏定为制度。北宋时期,随着寺院的发展盛势,大相国寺佛乐也达到最鼎盛的阶段:一方面,寺院组织起庞大的专业乐队,为国仪之用;另一方面,寺院内专门修建了演奏佛乐的专业“剧院”维摩院,以及为一般游人和香客演奏的“乐棚”。在皇室的要求下,寺院对佛乐曲目的整理和收藏成为传统。时至今日,大相国寺仍保存着大量较完整的古乐谱,在传统音乐方面禀赋一种广泛的代表性,成为整个中原传统佛教音乐的典型代表。
   
    最早记录大相国寺梵乐的是宋朝梅尧臣的《宛陵集》。“刘原甫观相国寺净士院吴道子画,杨惠之塑像,又乐僧鼓琴,闽僧写真,予解其诧。”吴道子和杨惠之是唐代著名艺术家,他们曾在大相国寺作画塑像,描绘寺僧演奏情景。到了宋代,大相国寺成了文人墨客聚会听琴的场所,苏东坡、王安石等都在此留下足迹。《东京梦华录》卷六详细记载了正月十六名流骚客夜游大相国寺、赏梵乐的情景。
   
    大相国寺梵乐主要在六种情形下演奏。一是日常佛事,一般只有唱念咏赞等声乐曲,逢初一、十五进香献乐,则比日常增加乐器以示隆重。二是佛教盛大节日如释迦牟尼佛圣诞生日、涅槃日等。寺院住持均向各个寺院发出邀请,数百名乐僧心怀虔诚集中在一起演奏梵乐,笙管齐鸣,钟鼓震天,从清晨到日暮绵延几日余音绕梁。三是为历代皇帝祝寿献乐。四是民间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中秋等,普天同庆,梵乐欢快热烈。五是法会时的演奏。六是做水陆道场时演奏。
   
    大相国寺演奏乐器包括法器和乐器。用于念经时的发声器为法器,如振金铎、木鱼、钟鼓等;用于单独演奏、也可诵经时伴奏的称为乐器。
   
    大相国寺曲谱原存比较完备,1927年佛毁僧散乐谱散失。1992年,大相国寺在60余年无僧人断绝香火之后,恢复了佛教活动,于2002年恢复了大相国寺佛乐团。经发掘整理诠释106首梵乐,汲取了民乐和宫廷音乐的精华,传承创新相结合,结合现代乐器演奏技巧,让空静舒缓梵乐重现辉煌。

    部分曲目及释义

    一、《望江南》

    笙管曲,由梵呗歌曲衍变而来,专用于浴佛节,赞释逝牟尼佛。关于《望江南》一曲的产生,据唐段安节著《乐府杂录》载 :“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西曰,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亦曰《梦江南》。” 宋王灼《碧鸡漫志》又言:“《乐府杂录》云:‘李卫公为亡妓谢秋娘撰《望江南》,亦名《梦江南》。’乐天作《忆江南》三首:第一,江南好;第二、第三,江南忆。自注云:‘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予考此曲,自唐至今,皆南吕官,字句亦同,止是今曲两段,盖近世曲子无单遍者。” 可知《望江南》原名《谢秋娘》,后又有名《梦江南》、《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忆》等多个名称。

    二、《小华严》

    笙管曲,汉传佛教佛事中经常演奏的一首乐曲。笙管曲由梵呗歌曲《华严会》衍变而来,《华严会》的演唱除专用于建华严法会外,其填词亦用于《炉香赞》、《韦驮赞》、《净水赞》、《阿弥陀佛赞》等梵音沉呗歌曲。“华严会”一词最早见于唐三藏沙门实叉难陀(公元652-710年)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公元699年译毕)。是“华严四十二字母”的赞词,在明徐谓所列“宋元旧篇”的南戏作品《牧羊记》(《苏武牧羊》)中,称该词牌为《华严海会》。元杨文奎所填词的《华严赞》(小令)为六句赞形式。其词格是:“四,四,七,五,三,六。”(六句二十九字)。

    三、《普庵咒》
    
    笙管曲,由佛教咒曲衍变而来。《普庵咒》,全名为《普庵大德禅师释谈章神咒,古称《释谈章》 。《普庵咒》现已作为独立的器乐曲,除在佛事音乐中演奏外,已广泛地流传于民间。特别是琴曲,见于明 、清时期的琴谱有三十七部之多。除琴曲外,《普庵咒》还在琵琶音乐、弦索乐、丝竹乐、笙管乐等多个民间音乐品种中流传。

    四、《傍妆台》接《油葫芦》

    筹独奏曲,《傍妆台》、《油葫芦》原为宋词词牌,用于佛事音乐。

    五、《白马驮经》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 7年).明帝遣使西行求法.天竺僧凡摄摩腾、竺法兰二尊者,从西域马载佛像佛经随汉使来到洛阳,“白马偾经,宝链东来”公元68年,东汉朝廷在洛阳建白马寺,请二位尊者在白马寺译出《四十二章经》,洛阳白马寺成为中国佛教之祖庭。白马驮经表现“白马西来.旷世因缘,从兹震旦,佛日中天”的意境,乐曲多为僧人口传心授。
   
    作为千年古寺,大相国寺的佛乐表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是我国古代佛教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但由于种种原因,渐渐消匿。近年来,大相国寺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使久已失传的佛乐表演得以重新再现。
   
    大相国寺梵乐的代表传承人释隆江法师,1932年在河南省民权县白云寺出家,1938年从师著名佛乐慈太大师研习佛乐,2000年入开封大相国寺传授佛乐技艺。法师所演奏的乐器“筹”,音色具箫之哀婉,笛之悠扬,被誉为“世界之绝响,佛家之仙乐” 。释隆江法师的演奏方法独特,风格真挚淳朴、细腻感人,琴人合一,对佛乐的内涵有着完美诠释和独到的艺术见解,系目前全国惟一佛教筹乐演奏老人。
   
    2002年,大相国寺佛乐团恢复成立,方丈心广大和尚便礼请法师向乐僧教授佛教音乐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方丈心广大和尚专门组织培养了专职乐僧二十二名,并经过精心组织,在释隆江法师等乐僧的努力下,久已失传的梵乐表演得以再现,恢复了《白马驮经》、《相国霜锺》、《菩提树》等40余个乐曲。
2004年大相国寺佛乐团赴澳门演出,引起轰动。 2006年4月25日,大相国寺佛乐团在海南三亚南山观音苑广场举行大型佛教心灵音乐晚会,演艺了精彩的佛乐佛曲,开启了佛教音乐新的原创之风 。
   
    2008年6月,大相国寺梵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83岁的开封大相国寺释隆江被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教音乐(开封大相国寺梵乐)的代表性传承人。清凉世界的纶音将得到更完备的保护和发扬。【原标题:大相国寺梵乐】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互联网
0
下一条:豫剧流派的基本特点分析上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