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开封

关灵凤:豫剧“祥符调”传人

2013/4/13 9:17:42 点击数: 【字体:

  
    “祥符调”的早期传人

    中国豫剧界有一句颇为流行的谚语:“‘祥符调’不用问,不是‘许门’是‘蒋门’。”由此可见,“许门”与“蒋门”便是豫剧“祥符调”中的中流砥柱与发源鼻祖啦。“蒋门”的发源地在开封东南四十五里朱仙镇一带,但因历经战乱动荡,人员流失离散,对后来“祥符调”的发展与影响远远逊色于开封黄河北岸清河集一带的“许家班”。早在清乾隆年间,以许家为馆主的“许家班”便在清河集一带形成初具规模的以唱豫剧“祥符调”为主的戏班子。到了清光绪年间,“许家班”由许家第三代传人许老六掌班,名声大噪,红极一时,成为当时豫剧“祥符调”的传播中心。后来,“许家班”进一步发展壮大,并且破除旧规,把“祥符调”的真传赋予了一个叫孙建德的男旦。孙建德不负众望,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豫剧近代史中有据可查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祥符调”传人。到了民国年间,豫剧“祥符调”再次出现动荡与改革,先后出现了李剑云、时倩云、阎彩云、李瑞云、冯焕卿、聂良卿、林黛云等一系列造诣颇深的戏剧大师,并且破例让女演员登台献艺演旦角(以前豫剧“祥符调”都是男旦)。1926年,豫剧“祥符调”的后起之秀陈素真正式拜孙建德为师,从而又开始了“祥符调”新一个轮回的艺术攀登。陈素真细心琢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创建了豫剧“祥符调”的陈派艺术。陈派艺术很快打响,如日中天,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当时在戏剧之乡西安,我国著名的大戏剧家樊粹庭创办了一所赫赫有名的“狮吼”豫剧团,为了扩大剧团的影响,樊先生特邀陈素真加盟,使豫剧“祥符调”的陈派艺术在中国西部再次叫响。后来,陈素真又走出“狮吼”,自己创办了“豫光”剧团,独立扯起豫剧“祥符调”陈派艺术的大旗。“狮吼”豫剧团继续招兵买马,樊先生让人打着小旗在大街招人,想不到一个瘦弱的女孩子听说学戏管饭,就义无反顾地走进了“狮吼”豫剧团的大门。她就是后来震惊豫剧界的“祥符调”传人关灵凤。

    关灵凤拜陈素真为师

    关灵凤是满族人,属正黄旗,原籍在河北省南宫县,父亲是贫穷流动木匠。1932年,关灵凤出生在石家庄市一个贫民窟。“七七”事变后,关灵凤全家流亡乞讨至陕西省西安市。为饥寒所迫,年仅10岁的关灵凤进入“狮吼”豫剧团学戏。也许是天赋,也许是勤奋,在短短的3年里,天生丽质的关灵凤凭着自己独具风姿的艺术表演,一跃而成为“狮吼”豫剧团的主要演员。关灵凤有一副好嗓子,并且接受能力强,学戏3个月就在西安首次演出《秦雪梅吊孝》,连唱一个月嗓子不哑,而且愈唱愈好,被当地观众誉为“金嗓子钢喉关二凤”。当时关灵凤在家排行老二,许多人都叫她关二凤。樊粹庭先生看她演戏的灵性十足,便给她取名关灵凤。此后,关灵凤又主演了樊粹庭先生新编的大戏《寒江女》和传统戏《樊梨花征西》、《穆桂英挂帅》等许多戏,成为豫剧“祥符调”中一位年轻气盛、才华无量的新秀。樊粹庭看到关灵凤是豫剧界不可多得的一棵好苗,便亲自把她介绍到豫剧大师陈素真的门下,让关灵凤正式拜陈素真为师。当时的陈素真在整个中国豫剧界早已是大名鼎鼎、声震四方,被广大观众推崇为“豫剧大王”、“豫剧皇后”、“河南梅兰芳”。陈素真看了关灵凤的艺术表演之后,连连称赞,惊叹不已,不仅当即拍板愿意收徒,并且把关灵凤认为义女,倾心传授技艺。关灵凤在西安“狮吼”豫剧团学艺5年,从艺4年,后来正式转入陈素真创办的“豫光”剧团,协助义母演出,为义母配戏,得到义母的真传。

    在豫剧“祥符调”的表演中,陈素真最拿手的便是《三上轿》。陈素真曾经公开这样说:“在我一生演出的剧目中,有一出对我的艺术创作影响比较大的戏,就是《三上轿》。”在河南农村许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卖了牲口押了套,要听狗妞(陈素真小名)《三上轿》。”可见当时这出戏在中国民众中的影响力是多么巨大。《三上轿》是描写贫家弱女只身报仇除暴的壮烈悲剧:崔金定的丈夫被恶霸毒死,公爹又身陷囹圄,逼亲花轿临门,她身怀利刃与婆母、幼子告别,分手的时候一气高唱了200多句戏词。这200多句戏词不是一般的叙事述景,而是崔氏上轿前的生死离别,并且200多句戏词要一气呵成,还要把高难度的“波颤音”、“含韵”、“三起腔”相继融会于唱腔之中,难度极大,非常不好掌握,用行话说是非常“吃工”的。陈素真深有感触地说:“从1932年起,我就开始唱此戏(指《三上轿》),经过反复琢磨,在表演和唱腔上曾做过改革,发展了‘祥符调’……后来在西安演出时,我把这出戏传授给她(指关灵凤)。”自那时开始,关灵凤就开始演《三上轿》。在这出难度非常大,且又典型具备“祥符调”的戏曲中,关灵凤除了继承发扬老师、义母陈素真的陈派风格外,又改革创新,大胆运用真假声的结合,在唱法上以情带声,富于韵味,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这出戏中,关灵凤把豫剧“祥符调”中那些最难掌握的“波颤音”、“含韵”、“三起腔”、“用气共鸣”等方面都运用得恰到好处,流畅自然,从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
 
    关灵凤的坎坷人生

    解放后,关灵凤获得了新生,于1952年应聘加盟开封市和平豫剧团(市豫剧团前身)。这时的关灵凤年仅19岁,如花似月,风华正茂……大河上下,江南江北,凡是豫剧所到之处,差不多都有关灵凤的“金嗓钢喉”在高唱……谁也想不到,恰恰在这个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将她击倒,使她的双眼迅速失明,百般医治无效,两眼仅剩微弱光感,伸手不辨五指,对面不识来人,生活不能自理……关灵凤一时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业内外人士一致认为:这位豫剧“祥符调”中的佼佼者将永远告别舞台、告别观众!

    关灵凤双目失明的消息传出后,整个豫剧界一片哗然:老师为她流泪,同行为她惋惜,观众为她呼喊……许许多多的普通百姓给她写信表示慰问,一个又一个医生为她求药开方,更有甚者要求将自己的一双好眼移植给关灵凤……社会的关注、人民的厚爱,曾使性格刚强的关灵凤泣不成声,一次又一次地流泪……她感动、她痛苦、她痛不欲生……她躺在床上,双手死死地抠住自己失明的双眼,不止一次地想了结此生……谁也不知道,谁也不相信,时间仅仅过去了半年多,关灵凤奇迹般地又“站”起来了,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又走上了舞台。她看不见剧本上的字,就让别人一遍一遍地读给她听。每次演出前,她必须让人扶她到戏台上反复摸索上下场门、桌椅道具,认准位置,做到心中有数。凡是武打场面,她仗着幼时练就的扎实基本功,与开打对手反复排练,很少失手。排练重头戏的时候,上台需要迈几步、周围的人怎么调度、道具在什么地方,她都牢牢记住,演出时居然没有半点洒场漏水,不出任何差错。如果是一个不了解内情的观众坐在台下,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展现在眼前的那个扮演双阳公主时连打带唱、扮演白素贞时走爬虎翻乌龙绞柱的年轻演员,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为了迎合喜欢“祥符调”的广大观众,关灵凤率领全团(后来她成为开封市豫剧团团长)在开封有着1700多座位的“大众剧场”,隆重上演“祥符调”陈派代表作《三上轿》,连演47场,场场爆满。

    关灵凤超出常人的英勇壮举,感动了许许多多普通的百姓,也感动了她的恩师、义母——豫剧“祥符调”大师陈素真。陈素真屡经磨难,先后经受错划“右派”、中年痛失爱子、“文革”中备受精神与肉体上的摧残、嗓音失调等诸多打击,不得已过早地离开了舞台,但豫剧“祥符调”陈派艺术却早已深入人心。为了进一步发扬陈派艺术,陈素真在“牛棚”里脸贴脸地教关灵凤排戏,手把手地教她动作、身段……陈素真毫无保留地把“祥符调”陈派艺术的绝技,一点一滴地传授给她的爱徒、义女……1982年春,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中国大地的时候,关灵凤率领着开封市豫剧团赴首都公演豫剧“祥符调”陈派代表作《三上轿》,一举震动京华。首都各大新闻媒体发表消息后,承担此次演出的长安大戏院一下子空前热闹起来,预先安排好的几场戏票很快兜售一空,许多没有买到票的人打电话、找门路、托熟人,非要亲眼看一看被誉为“豫剧中的‘苦菜花’”、“双目失明的‘陈派’传人”关灵凤的英姿……首都长安大戏院的帷幕终于拉开了,已经50岁的关灵凤走上舞台,宝刀不老,用她那仍然是“金嗓钢喉”的“祥符调”,气力充沛、响堂而又挂味地连唱200多句而游刃有余,博得了满堂喝彩,征服了台下数不清的首都观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关灵凤坎坷传奇的一生,给源远流长的豫剧“祥符调”又抹上一笔更加浓重、更加神秘的艺术色彩,同时也给她带来了众多令人刮目相看的辉煌声誉:中国唱片公司为关灵凤特别灌制了豫剧“祥符调”陈派艺术唱腔专辑;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派出15人的摄制组,专程来汴拍摄以关灵凤艺术生涯为主题的大型艺术纪录片《她,没有离开舞台》,并在海内外放映;中国戏剧家协会专门为关灵凤召开舞台艺术研讨会;关灵凤曾多次受到中央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习仲勋的亲切接见;远隔重洋的美国、加拿大许多热爱豫剧“祥符调”陈派艺术的人士,不断向关灵凤索取音像资料;关灵凤的专题报导、画页、连环画现已收集有百余种……最近,关灵凤又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正式命名为河南省第一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原标题:关灵凤:豫剧“祥符调”传人】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人民网 2006-9-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