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大南门里、中山路中段西侧向西有一条街,叫营街。街西口折向北,接包公湖南路,长近500米,街北有3条短巷通包公湖南路,街南侧中部有一条小巷通南太平街,除街东端、临近中山路大街有少数商铺外,余为居民区。
开封有不少带“营”字的街道和村庄,特别是城区以南至火车站,今禹王台区的辖区内,第一、二、三、四营房街,二营东、西、后街,遍布全区。这些街道原来都是清代时兵营驻扎所在地,有些地方至民国时期还是兵营,故对街名的这个“营”字很容易理解。城里的前营门和豆腐营街取名于“营”,虽无前述营房街得名之易解,稍加解释,也可了然。唯独这个营街,无任何附加标志,倒使人难解了。
要了解营街之“营”,首先要说说宋代时开封内(里)城的南门,并不是今天的大南门;今天的南城墙和大南门是明代以砖砌城时向南移了300多米后的建筑,宋代时的开封内(里)城南城墙及南门在今朱雀苑广场北端原封吉府街(今建设银行南门门前道路)及南泰山庙街南,东西一线及两街口中间中山路大道地下,故这条营街,宋代时不在城里而是在开封内城朱雀门(南门)外,属于开封外城内的地方。当时这块地方是负有保卫京都南门任务的部队兵营所在地。开封被金兵侵占陷落以后,宋高宗南迁,这里的兵营不存在了,逐渐荒凉起来。直到明代立国以后,定开封为陪都,重修开封城池,开始以青砖裹城,并将南城墙南移后这块地方由城外变成了城里,不断有人家迁来居住,才逐渐形成了街道,因曾是宋代兵营驻地故称为“营子街”,清代时简化成了营街。一来是年代久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再加上地域位置的变化,这里曾是兵营驻地的往事,慢慢就被人们淡忘了,今日旧事重提,主要是想说明营街曾是宋兵营驻地,是宋代遗留给开封的“地名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