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化的百科全书
据悉,宋代风俗画的相关研究专著涉及美术史、科技史、经济史、医学史、民俗学、地志学等诸多领域。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宋代经济史研究专家汪圣铎告诉记者,通过风俗画可以了解宋代的货币史。宋代的铜钱一贯就有五斤重。一匹绸缎要一贯钱。古人用车来运送铜钱的情况就反映在画卷中。此外,银行的前身 交引铺在风俗画中也可以找到。
宋代生产生活方式在风俗画中也有体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闸口盘车图》再现了河道闸口旁水磨作坊以及盘车运货场景。画作准确地描绘了劳动者磨面、罗面、扛粮、扬簸、净淘、挑水、引渡、赶车的情形。此画中水磨和罗面机的装置结构,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机械图像资料。
此外,从宋代风俗画所绘风貌细节可以看出南北宋不同的时代特征。汪圣铎说,宋都城南迁后,风土人情有所不同。比如说北方人喜欢吃羊肉、善骑马,而南宋时期轿子比较多。南宋时期港口贸易繁荣,航运发达,而北宋时期相对较少。
在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中,姐弟二人于庭院凳子上聚精会神地玩推枣磨的游戏。旁边还散放着转盘、小佛塔、铙钹等玩具。有学者经研究认为,画中姐弟两人所玩的枣子,是中国北方的作物,在当时的江南并不生产。加上全画的描写极端细腻、写实,符合北宋末期的宫廷院画特质。正是根据这些线索,推测此作完成的时间应是在徽宗的宣和画院时期。
链接:风俗题材入画可追溯到汉代
“风俗”一词用于绘画始见于魏晋时期,在唐代绘画史籍中有相关记载。
如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晋明帝司马绍有“人物风土图传于代”。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亦曰:“(东晋)陆探微画人物极其妙绝, 且萧史、木雁、风俗、浴神等图画尚在人间,可见之矣。”《贞观公私画史》也记录了东晋明帝曾作《人物风土图》。
虽然“风俗画”的概念散见于我国古代绘画史籍中,但并未形成系统理论。现在美术史研究学者所使用的“风俗画”概念,基本上是从欧洲引入或在其基础上改造而来。
在我国,以风俗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汉代,见于辽阳、望都等地墓室壁画和画像石、画像砖等。
唐代画作除了描绘贵族王公和上层生活,也有不少记录农居习俗的作品。《唐朝名画录》载,“韩滉能图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历代名画记》称韩滉有《田家风俗图》,王维有《山居农作》、《运粮》、《捕鱼》等作品。
宋代,绘画艺术全面发展,画作风格多样,技法完善。作为人物画的一个分支,风俗画的题材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宋代的风俗画,除延续前代作为统治者“礼失而求诸野”的采风意图,以及辅佐皇权“成教化、助人伦”的借鉴功能外,更多地呈现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本报特约记者/舒欣【原标题:宋代风俗画像部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