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百态跃然纸上
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研究员王亦旻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宋以前的风俗画因为时代久远多已散失。相比之下,宋代风俗画传世作品较多一些。随着宋代绘画艺术从宫廷逐渐走向民间,描绘市井风俗的社会风俗画更能体现大众化的审美追求。
极富现实主义色彩的宋代风俗画表现内容十分丰富。市井生活是画家们描绘的重要题材。除了《清明上河图》,画家李唐的《灸艾图》,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杂技戏孩图》,王居正的《纺车图》、燕文贵的《七夕夜市图》都是宋代风俗画杰作。
《货郎图》是风俗画中的一个常见题目。多位画家都以此为题材进行过创作。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李嵩《货郎图》卷,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旁边是欢呼雀跃的儿童。货担上物品繁多,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南宋时期,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们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的到来往往像节日般热闹,李嵩在图中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学家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苏汉臣的《货郎图》。苏汉臣擅长画佛像及人物,尤其擅长画童婴。他的传世作品《货郎图》描绘了老货郎卖货,妇女儿童围观购物的欢闹场面。货担上的杂物既有风车、山鼓、葫芦、花篮等,又有木叉、犁耙等农具和瓶、缸、碗、盘等日常生活用品,还有瓜果、糕点等。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李唐《灸艾图》,又称《村医图》。它是我国最早以医事为题材的绘画之一。这幅画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郎中为老翁治病的场景。在树荫下,一个老人袒露上身,被亲人扶住。郎中坐在小板凳上,用艾条熏灼老人的背部。小儿躲在大人背后偷看,村医的助手在一旁合药,手里拿着药膏。画家观察入微,画面上的每个人衣服上都打满了补丁。.
除了村医,宋代风俗画中还有不少卖药的情景。如,有些药铺的招牌以武官的官衔命名。可能是卖药人想以此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