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裴立人是在20年前,那时他是开封日化厂办公室主任,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笔耕不辍。
4月18日,记者在裴立人的家中采访了他。今年已经70岁的裴立人天天都要读《开封日报》,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他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一直是开封日报社的优秀通讯员。从2009年起,他被开封日报社聘为特约评报员。每天一份《开封日报》,从头到尾,一字一字审读,这个工作量不算小。他说:“我一直是《开封日报》的忠实读者,我更加看重自己每天的评报工作,把评报工作看成是一分责任。”
如果说评报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那么写稿则是他心境的真实表达。特别是退休后,他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写作题材,经常在居民小区、集贸市场等地用心收集开封方言,然后结合开封方言的演变,他整理编写了《方言趣话》。他说,开封方言是开封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开封方言是开封历史文化延续的载体,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地地道道的方言,那么这个城市的语言就显得苍白。于是在短短两年里,经过认真收集整理,他先后整理编写了《搁奄》、《合捞》、《刺挠》等方言趣话,受到广泛好评。之后,他写了一篇题为《做大方言趣话》的文章,呼吁要做大开封方言趣话,丰富开封文化。他认为开封是古城,开封方言像“活化石”一样,直到今天还“活”在开封人民的话语中。现在,来汴游客越来越多,如果他们不懂开封的方言趣语,在开封旅游时就会遇到语言障碍。因此,他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组织专业人员挖掘开封方言,汇编成册,供来汴游客使用。
裴立人说:“我有八个字,即平淡、平安、宽心、开心。20多年来,我之所以能坚持写作,从编译幽默作品到创作散文,主要得益于心境。有了平淡的心境,就会把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做得有声有色。”上世纪60年代,裴立人从河南大学外语系毕业后,一直没有放弃外语学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常常沉浸在外国文学作品的编译创作中,不知疲倦。这些年来,他编译作品300多篇,并把这300多篇作品汇编成册,分为寓言篇、诗歌篇、杂说篇、故事篇等部分,并为这本厚厚的集子起了一个很美的名字——《百花园》。采访中,裴立人从书架上拿出这本厚厚的编译作品集,上面印着三个字:《百花园》。裴立人不就是“百花园”里的辛勤耕耘者吗?在20多年的创作中,他无怨无悔,兢兢业业,淡泊名利,忘却艰辛,用自己的勤奋,在“百花园”里精心采集着、耕耘着、收获着。本报记者 杨杰【原标题:裴立人:“百花园”里的辛勤耕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