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先辈功,遇事不特殊,做普通合格公民。”
“不居先辈功,遇事不特殊,做普通合格公民。”这是他的一条家规。
六十年代初,正值我国经济困难时期,当时崔凤亭夫妻俩有4个孩子,全家6口人,靠俩人的工资共计64.5元钱维持生活,可说是个困难户。1962年和1963年两年内组织上3次照顾他家130元补助费,都被他谢绝。他总是说:“还有比我家更困难的户,请把这钱送给他们吧。”他对妻子说:“党组织关怀咱,咱要更好地工作,有困难想法克服,不能给组织增加负担。”
崔凤亭曾任县物质局和劳动局副局长多年,他很强调:“不能靠手中的权利搞特殊。”其三女儿和儿子高中毕业后都曾在家待业,想让当劳动局副局长的爸爸安排个合适的工作,老崔的回答却是:“靠自己的才能吧。”所以,他们姐弟俩都是县里招工凭分数考取的。
老崔的妻子贺艳琴是县广播器材厂的工人,1983年以后效益不佳,有时发不上工资。当时老崔在县物质局任副局长,其他领导知道情况后,确定将艳琴调到本局一个机电门市部工作。老崔说:“我是抓人事工作的,若把自己家属调来,别人的家属也有这种情况,让我怎么办。”于是妻子在广播器材厂一直干到退休。
“事,靠党的政策办,不循私情,谁收礼谁退回。”
老崔一向以党的政策为准绳,秉公办事,不循私情。照他的话说是:“事,靠政策办。”一位已故教师的女儿20多岁还在待业,家庭生活不济,婚事无着,其母亲十分焦急。不久县劳动局给其一个就业指标,经老崔多方联系安排在一家国营企业。其母亲感激不尽,千恩万谢,老崔却说:“你女儿得到安排就业全靠党的政策,如果没有上级下达的就业指标,我个人下一百二十分的劲也是枉然。”母女俩激动地说:“对,对,感谢党的关怀!”
他妻子的一位外甥女女婿,1984年在退伍之前给他这位姨夫来信,要求给安排个工作。老崔回信阐明农村兵哪里来哪里去的原则,从此那位女婿再不同他来往了。
一次,老崔为一位老工人的女儿办了调动手续。事后,这位老工人派二女儿将一台洗衣机送到老崔家里,当时只有老崔的妻子在家,因为家里从没说过买洗衣机的事,所以对这突然送来的洗衣机感到莫名其妙,经再三询问,那女孩才说了实话:是为感谢崔局长的帮忙而送来的礼品。老崔的妻子给姑娘说:“俺家有家规,谁收礼谁退回。”小姑娘很不情愿地把洗衣机又拉了回去。老崔的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10年中先后结婚,都是不声不响地办了喜事。三女儿是旅游结婚,待她登车走后,家里才贴上喜对联。同事们知道后取笑说:“老崔呀,你怕特殊,这事可办‘特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