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端
典故释义:用来比喻做领导工作的人,应注重大事,不宜斤斤计较小节。
典源:《宋史·吕端传》
北宋宰相吕端,字易直,宋时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市安次区)人,至道元年(九九五年)继吕蒙正(洛阳人,太宗、真宗时三任宰相,卒葬尉氏)为相。
吕端形体伟岸,仪表潇洒,性情宽厚,能识大体,心胸豁朗。他两次辅佐藩王,都因事受牵连而降职,虽屡次贬黜,未尝以名利得失耿耿于怀。后为太宗皇帝赏识倚重,骤然被提升到宰辅的位置上,太宗就犹恨任用之晚。吕端为政老成持重,有政治远见,在重大的决策问题上能权衡利弊,举措得体。与寇准同居相位,常常谦让他,同班臣僚奏对时多各持己见,互相攻讦(音“杰”),独吕端一言不发。入相时,有人曾向太宗进言说:“端为人糊涂。”太宗答道:“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在以后发生的几件事中,也充分表现了“吕端大事不糊涂”,如在处置西夏李继迁之母一事上即充分说明这一点。当时,西夏李继迁经常骚扰北宋的西部边疆,宋将士俘获了他的母亲。太宗想杀了继迁之母,以泄心中之愤。吕端认为不能杀,他对太宗说:“以前项羽捉到刘邦之父,想烹了他,刘邦对项说‘别忘了也分给我一匙汤’。那些能成就大事业的人顾不上考虑家眷性命的安危,何况继迁是凶残的贼子呢?陛下今天杀了其母,明天就能生擒继迁吗?如不能,只能增加仇恨,坚定继迁与我朝对抗的决心。”太宗问:“那怎么办?”吕答:“应安置在延州,妥善照顾,以此招降继迁,即使不能马上逼其投降,也可让他有所顾虑,因其母的生死操在我们手中。”太宗采纳了吕端的建议。
另外在太宗过世后,内侍宦官王继恩阴谋废除皇太子,被吕端及时发觉,果断将王继恩锁在阁楼里,派人看守,同时奉真宗即位,贬逐继恩。吕端在重大问题上能远见卓识,当机立断,证明了宋太宗力排众议,知人善任,对吕端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