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开封工艺 >> 工艺与品牌 >> 浏览开封

木版年画: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艺术名片

2012/8/29 17:35:39 点击数: 【字体:

木版年画: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艺术名片
      
    木版年画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近年,这种艺术不但越来越受中国人的重视,而且随着世界民间艺术交流日益密切,木版年画更走向世界,它的发源地中国河南省古镇朱仙镇也逐渐名扬***。
      
    年届50的张廷旭是朱仙镇的一名普通农民,自幼从父亲那里学得一手刻版、印画的好手艺。自从1986年来自印度、奥地利的客人造访以后,他简陋的农家小院里便经常出现金发碧眼的外国收藏爱好者和记者。
     
    “我印的画不仅有廿多个国家的人收藏,还在法国和日本等地展出”,指着他的版画作坊里挂着的一张张外国人与他的合影照片,张廷旭自豪地说,“我越来越热爱这门手艺了”。

    除了每年春节期间供应十多万张民用年画外,平日里,张廷旭还和妻子一起利用农闲时间印制专供美院学生和外宾收藏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故事集》。图文并茂的故事集,形象地介绍了《三娘教子》、《木兰从军》、《牛郎织女》等民间传说,深受收藏者喜爱。 
      
    颜料为中药材炮制 

      
    几乎与雕版印刷术同时诞生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它采用镂版手工水色套印,在画法上继承了汉唐壁画的传统,构图饱满、线条粗犷,内容取材于中国历史戏剧、演义、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尤为奇特的是,所用的颜料为中药材炮制, 史称“世界绝活”,用这种颜料印制的年画,不仅色彩艳丽,而且久不褪色,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因为研究朱仙镇木版年画而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姚敬堂说,自清代乾隆年间木版年画越洋跨海传到国外以后,前来朱仙镇考察的外国专家、学者便络绎不绝,由此也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研究、收藏朱仙镇年画的外国人居然比中国人还多。 
      
    如今,莫斯科博物馆还收藏有朱仙镇木版年画118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淳朴古老民族风格的中国木版年画,在日本、法国、加拿大、英国、比利时等国家博物馆和研究机构也受到礼遇。半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给予木版年画以极大的关注。法国、德国、日本、奥地利等国都编印了中国民间木版年画集,用不同的语言介绍了中国木版年画的艺术魅力。 
      
    借木版年画攻读学位 

       
    一些国外学者还借此攻读学位。26岁的日本留学生草间智子,正在北京语言大学攻读文化史,她的研究方向就是木版年画。她告诉记者:“我很喜欢中国的木版年画,虽然日本也有,但偏重于观赏和广告性。相比之下,中国的木版年画更淳朴,寄托着普通百姓的美好愿望。”
      
    为了满足国外旅游者的愿望,河南省旅游局将朱仙镇年画辟为一个旅游景点,1986至1992年间,慕名而到朱仙镇参观木版年画的国外旅游者每年多达3千人。
      
    如今,中国二十多个地方因像朱仙镇一样拥有极具地方特色的木版年画而成为旅游胜地。据天津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的张红介绍,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主要消费群体就是国外游人。
     
     “年画像一张精美的艺术名片,把朱仙镇和世界联系在了一起”,姚敬堂说。其实,年画连接的又何止是一个朱仙镇呢? 
      
    专家联手抢救文化遗产 
      
    木版年画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以往长期被忽视,令这些有悠久历史的艺术逐渐式微,甚至失传。10月杪,朱仙镇举行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研讨会暨中国木版年画大联展,专家便在会上疾呼要抢这些文化遗产。
      
    与会的专家决定推行一个“抢救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编纂、出版约120卷《中国民间艺术集成》,各民族的民间艺术,如民间剪纸、年画、皮影、木偶、刺绣、服饰及印染等。 
      
    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已把木版年画作为抢救工作的突破口。专家指出,以木版年画为代表的民间文化艺术,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根基,也是民族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征。抢救这些文化遗产,将给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注入人文精神。
      
    “中国木版年画目前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我们不知道的远比知道的要多。要查清这个家底是一天也不能等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 
       
    一个版画之家的生活变奏曲 

      
    每个家庭都在上演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变奏曲,对于张廷旭而言,不管岁月如何变迁,木版年画始终是张家生活变奏曲的见证。
      
    张廷旭自18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印制版画的手艺,现今虽然以年销售10万张木版年画雄踞大户之列,然而走进他那间家庭作坊,它的简陋粗糙还是让人吃惊,不敢相信精美的年画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墙角一个棕色的大缸和一个破旧的编织袋存放着木版,一块长约2米宽约70公分的门板就是操作台。而头顶上用细木桩做边,搭上粗细不一的竹竿就成了晾晒年画的架子。
       
    张廷旭兴致勃勃地为我们表演着,手持特殊弯刀裁纸、刻版、套上深蓝色围裙上色,娴熟的动作、专注的表情让这个中年男人由鞋上还沾着泥巴的农民瞬时变成了手艺精湛的艺术家。
      
    张廷旭做这一切的时候,他的妻子王振梅一直站在旁边微笑着,似乎在分享着丈夫的快乐。其实,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自从嫁到夫家,也开始了自己的学艺生活。据说为此还挨了丈夫不少训斥呢。可是如今的王振梅已经是印刷好手了,可能是女性心细的缘故,由她刷的颜色,特别的均匀。
      
    虽说木版年画的手艺是祖传的,但这里的人家并没有传男不传女的习俗。所以,张廷旭的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全都会这门手艺。特别是他那仅有12岁的小儿子,居然能达到8分钟刷200张的纪录,而据说熟练的成年人要想刷200张最快也需要20分钟。 
      
    靠木版年画维持生活让张廷旭感到十分满足。他说:“吃饭、穿衣、盖房、孩子上学,一家人的开支全靠这个手艺。”
       
    但孩子们并不是从内心真正喜欢这门手艺。特别是张家大儿子很不情愿做这个工作,他说:“干这活挣钱少,不如外出打工。”即便是最听话的女儿,因为嫌脏,总不愿意干刷颜色的工序。当我们问她,如果有机会到外面找到合适的工作,是去打工呢还是坚持留在家里做年画,她似乎很为难,嘴里总说:“不知道。”
      
    木版年画带给张廷旭夫妇满足感与成就感,却成为张家儿女选择生活道路的栏杆。然而,它承载的绝不仅仅是张家两代人的快乐与苦恼,还有更多。 
      
    朱仙镇: 
       
    木版年画之乡中国有4个地方以木版年画闻名,除河南省开封县以南的朱仙镇外,还有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这些地方出产的木版年画各有其艺术特色。 其中朱仙镇是水印木版年画的发源地,兴于唐朝,盛于明清年间,至今全镇还有传统的手工作坊三百多家,不久前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原标题:木版年画: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艺术名片】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