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起源
2013/10/29 16:13:0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中华民族的温姓,主流有三支。我祖是其中一支唐叔虞,叔虞是文王之次孙,武王之次子,成王之胞弟,西周时成王(姬涌)即位后,因“桐叶封地”之故,于公元前1106年封弟姬虞在唐国唐为诸侯,故称唐叔虞。原本出自姬姓,封于尧故圩,后居河内(今河南西温县因以命氏,以邑赐姓,吾姓以唐叔虞为远古太始祖。后来唐叔虞传子燮公即位后,因唐国境内有晋水,便改唐国为晋国,人称燮公为晋侯。然后拓展为春秋时代称霸诸侯之晋国。燮公传至41世何公居住温县四十一世,按每世30年计,在温县上苑村生活长达1200余年,从温何公迁徙山西省祁县会善村开基繁衍成族,在次居住也将达1100余年,因此,温姓发源于河南温县,毫无争议。温县是发源地,祁县是发祥地,是源与流的关系。姓氏发源早于郡望堂号在,太原堂是在南北朝至唐宋年间形成的,它们之间相差几百年甚至千年以上。据在太原祁县会善村,族老温昌明宗亲说:由于祁县温氏涌现出温序、温峤、温彦博等名家,太原堂在各地温氏传开,。从何公传至78世皋(皋音同“高”)公三十岁中会元,于唐初武元年为江南大主考,他携家属渡江,入籍浙江省徙居钱塘县进贤乡太平坊,后为江苏扬州刺史,卒葬扬州北海十五里,祖妣林、黄氏生三子;传明由讳穆公仕温州大夫,传次子顒公仕永嘉县枢密使,于公元 672年奉旨入赣虔化州刺史,为江南开基祖传子俐舍公景云二年赐进士任宁都县令生四子(如璋、如圭、如玉、如金)传至88世同保公,因避乱辗转闽赣边境,最后由温坊檀树下栖居浦北县柏林里野芋窝今堂下村,执教于近在咫尺的福建宁化河龙乡中瓦窑,并自建学馆一所,年老病逝,葬于宁化永丰里下坪角前排(今宁化县河龙乡明珠村)虎形。祖妣赖氏生九子二女,后有遗句云:“同保九子九支分,春夏秋冬岁转轮,尚有高林兴且旺,簪缨世胄焕人文。”此后宗支繁衍,后裔遍布海内外,文经武纬,英才辈出。自唐初武德六年(公元618年)至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历时289年自皋公传至同保公之九子共传十一世,历经整个唐朝,至今虽年深代远,后裔子孙栖居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和港澳台等地。世代相承,考有据证,便于史实研究,得以考察论证,以正本清源。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