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遗体捐献,在相对开放的城市来说,尚且少之又少,更别说在农村了。而今却有一名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八旬老太太,决心要在百年后,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为此,她还给儿女们下了“通牒”:这是她人生最后的一点心愿,谁阻止她捐,就是不孝。
对此,有人感慨道:“活了几十年,没见过像老太太这样思想先进的……”
那么,是什么力量给了老太太如此大的勇气?她的亲朋好友又有何看法?
“大娘,您去160(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看谁呢?”
“我不看谁,去办点闲事。”
“你都恁大年纪了,去医院办啥事?”
“我想捐遗体,找不到地方,想去问问人家收不收……”
持续了近一个星期的倒春寒天气,天空终于放晴。
4月16日一大早,一位满头银发的农村老太太,匆匆吃过早饭,手拿一个粗布包,在武陟县行政服务中心附近,独自拦了一辆开往焦作的汽车坐了上去。
粗布包里装的是老太太家的户口本、她的身份证,还有儿媳妇给她写下的电话号码。
路上,邻座一名乘客和老太太聊了起来。
这一递一句的对话,引起了同车人的注意。一位同车人听到对话后,不无感慨地说:“我活了三十几年,先进人物见了不少,没见过像太太这样先进的……”随后,这位同车人给本报打来了电话。
得知这一消息,记者随即前往采访。
老太太的心事:
死后烧成灰啥也没了
不如捐了让学生们用来学习
要捐遗体的老太太叫郭秀兰,家住武陟县龙源镇东仲许村,今年80岁了。
提起捐献遗体,郭秀兰说,早几年她听人说,一个人死了如果把眼角膜捐出去,能给两三个人带去光明。从那时起,她有了捐献眼角膜的想法。
“现在都兴火化,人死后一烧,就剩点灰了,啥用处也没有。儿孙们弄个骨灰盒放家里怪吓人,要是埋到地下,孩子们弄个土堆立个碑,又妨碍人家种庄稼了。想来想去,还是捐了干净。”郭秀兰说。自从有了这样的想法,她便隔三差五地跟儿女们说这事儿。今年春节,她把儿女们都叫到家里,商量捐献遗体的事。
郭秀兰说:“儿女们都说:‘大过年的,说这事干嘛?’可我都80岁的人了,人家好胳膊好腿的,说没就没了,这事我不能再往后拖了。”
最终,郭秀兰的儿女们口头上同意了她的想法。这不,倒春寒天气刚过去,郭秀兰就急着要找医院捐献遗体。
“昨天俺就想出来找,可儿媳妇说太冷了,让改天再来。我害怕小医院没头使,人家不要,就来市里找大医院了。”郭秀兰说,她也不认识道儿,幸亏路上有好心人帮助,她才找到了医院。
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记者带郭秀兰赶往我市接受遗体捐献报名工作的市红十字会。
在市红十字会,当工作人员拿出遗体捐献志愿者申请表让郭秀兰看时,她脸上却露出了尴尬的笑容。她对工作人员说,她没上过学,不识字,只要告诉她哪填哪不填就行了。她还留下了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号码,说有啥事可以再打电话问。
走出市红十字会,郭秀兰脸上的皱纹明显舒展多了。她说,她现在就回村里盖章,让儿女们签字,过两天就把表送来。这事一办完,她的心事也就了了。
在送郭秀兰去车站的路上,她说,她膝下有4个女儿和1个儿子。儿子最小,一直在外面跑车,二女儿和三女儿和她是一个村的,大女儿和四女儿则在市区一所学校开澡堂。
“在哪所学校开澡堂?您来了也不去看看她们再走?我送你去吧。”听了记者的话,郭秀兰摆了摆手。
她说:“大妞、四妞的澡堂没开多久,忙着哩,去了尽添乱。再说,我能动能跳,不用麻烦她们。等过两天来送表,需要她们签字时,再去也不迟。”
朴实的语言,爽快的做法,让人在不经意间对这位八旬老人充满钦佩之情。老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老人想捐遗体这事,她的儿孙们到底持什么态度?记者随后联系到了郭秀兰的大女儿、四女儿,并到老人的家中进行了采访。
儿女眼中的郭秀兰:
老先进,脾气老“怪”
“俺妈?人家老党员了,干啥都好先进!”
“脾气老‘怪’,说干啥就得干啥,思想很开阔,也很开放,用现在的说法叫‘前卫’……”
一提起母亲,郭秀兰的儿女们这样评价她。
郭秀兰的儿子说,母亲1953年就入党了,在村里当过十几年的妇女主任。这几年,只要他们姐弟几个聚到一起,母亲就会提捐献遗体这件事。他以前觉得母亲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她把这事提上了“议事日程”。她对他们姐弟几个说,活着的时候,只要他们多看看她就行了,等百年后把遗体一捐,骨灰也不用要,也不用让他们姐弟几个费事。
“母亲就是这么‘怪’。”郭秀兰的三女儿说,“父亲一直在外工作,我们姐弟5个都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忙完家里的事还要忙村里的事,但母亲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干的事大家也都服气。
孙子眼中的郭秀兰:
太爱关心人,用土话叫“好嘟噜”
临近中午,郭秀兰正上高三的孙子屈公朴带着一个同学回家了。提起奶奶,屈公朴笑着说:“俺奶可啰嗦了,用土话叫‘好嘟噜’。”
只要屈公朴在家,郭秀兰就喜欢问他:“你穿得冷不冷?吃饱了没有?”前几天倒春寒天气,屈公朴差不多都穿上棉袄了,而郭秀兰还是不住地说他穿得太薄。
“不过奶奶也都是好意,这我知道。”屈公朴说,他8个月大时,就跟奶奶一起住。有一次,他半夜发高烧,奶奶连忙起来用湿毛巾给他搭上,然后又叫上父母把他送到医院看病。奶奶的好,他不会忘记。
老伴眼中的郭秀兰:
对谁都好,就是爱和他较真
就要开饭时,郭秀兰家发生了点小插曲。
郭秀兰对要盛米饭的外甥女说:“多盛点,别不够了。”
而听到这话,郭秀兰的老伴屈伸提出了异议:“盛那么多干嘛,少盛点,吃完了再添不是一样?剩下了怪可惜。”
老两口争辩着,米饭也盛好了。饭后,郭秀兰解释说:“孙子带着同学回来了,都是生人,要是盛的饭不够,人家又不好意思再盛,那还不饿着人家了?”
而对此,屈伸说:“她呀,对谁都好,就是爱和我唱对台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