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焦作 >> 焦作美食 >> 美食访谈 >> 浏览焦作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云台山下出名泉 名泉“涌”出松花蛋

2012/8/6 11:03:13 点击数: 【字体:

云台山下出名泉  名泉“涌”出松花蛋
五里源松花蛋上自然形成的松花图案造型各异

云台山下出名泉  名泉“涌”出松花蛋
五里源松花蛋因蛋体上透出一朵朵漂亮的松花状图案而得名

云台山下出名泉  名泉“涌”出松花蛋
70岁老人范景泰讲起马坊泉的历史与传说有理有据、绘声绘色

云台山下出名泉  名泉“涌”出松花蛋
在修武县五里源丑鸭蛋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检查刚泡入料水中的鸭蛋。

云台山下出名泉  名泉“涌”出松花蛋
修武县五里源丑鸭蛋品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给鸭蛋滚上料泥。

云台山下出名泉  名泉“涌”出松花蛋
在西水寨村曹金保家的传统松花蛋作坊里,主人正在检查即将出炉的产品

云台山下出名泉  名泉“涌”出松花蛋
在修武县五里源丑鸭蛋品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正在筛选刚清洗完的鸭蛋

云台山下出名泉  名泉“涌”出松花蛋
位于马坊泉边的海蟾宫大殿已有800多年历史

云台山下出名泉  名泉“涌”出松花蛋
东水寨村民都小中赶着鸭群走在回家的路上

    缘 起
       
    产于修武县五里源乡的海蟾宫松花蛋,数百年中曾为皇家贡品。其清若琥珀透松花,黄如褐玉泛光泽,香气袭人,食之鲜滑爽口,醇香绕舌不绝。那么,五里源有什么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孵”出海蟾宫松花蛋?马坊泉与其又是什么关系?
       
    云台山下流出名泉
      
    当记者数次在云台山上品尝海蟾宫松花蛋时,并不曾想到山脚下还藏着一泓千年名泉。顺着修武县五里源乡政府向北走不到两公里,即可在一片掩映的民居中发现马坊泉的所在。沿着马坊村中水泥路往东走到村边,视线突然开阔,一池覆盖着薄冰的湖水映入眼帘,平静的水面从容地夹在民居与一望无际的麦田中,显得和谐而宁静。这种别致的景观出现在中原地带自是让人惊喜。据马坊村70岁的范景泰老人回忆,大约30年前,泉水比现在要多,鱼虾更是不计其数,手抓一束草在水里一捞,就会提上来不少,所以说五里源是修武的“小江南”毫不夸张。
      
    云台山红石峡谷口“一线天”峡谷处,高50多米白龙瀑布日夜奔流不息地流入白龙潭,潭水却不见增长,那么白龙瀑的水到哪里去了?据说,潭下有一巨大暗河,大量的水由此处潜流而下,出口即是五里源的马坊泉。此说绝非空穴来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著作《水经注》中记载红石峡河水“潜流30里复出”。
    
    道士刘海戏金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放眼望去,一座八角亭傲然挺立于马坊泉水面上,为此处水乡景致平添了一些灵秀气。亭子里便是道教南宗五祖之一刘海蟾的白玉石雕。
     
    范景泰老人介绍起刘海戏蟾如数家珍。他口中的刘海蟾又名刘海,五代时期辽国人,喜欢谈玄论道。当他来到马坊泉时,看到这里泉水淙淙,鸭鹅嬉戏,景色奇异,好比进入人间仙境,便在此静养修炼。一次,他在泉边散步,忽见一只金黄色的三足蟾蜍出现在脚下,而等他伸手去捉时金蟾便一跃入水,不见踪迹。好奇的刘海置一小船浮于水面上,船上放一稻草人。时日一长,金蟾便经常跳上小船,围在稻草人身边玩耍。一次,当金蟾再次跳上船时,被扮作稻草人的刘海一把抓住。金蟾讨饶之余,口吐一朵莲花,随之刘海吃下莲花,得道成仙。
      
    现在马坊泉边的海蟾宫大殿,供奉着刘海蟾的塑像。海蟾宫原为金代邱处机的徒弟们与当地乡豪马子安共建的真清观,因之前刘海曾在此修道,邱处机亦写有《刘海蟾入道歌》,故真清观在漫长历史中逐渐易名为海蟾宫。
      
    名泉“涌”出松花蛋
     
    刘海成仙后,一年中秋,邀天上群仙下界来马坊泉边赏月,并设宴招待。酒酣之时,忽见四只鸭子自泉底浮出水面,衔泥蛋四枚,供给刘海。众仙惊奇之下去泥并剥开蛋壳,只见清如琥珀透松花,黄如褐玉泛光泽,食之爽口,绵香持久。众仙遂命名为海蟾宫鸭蛋。
    
    这层传奇色彩无疑是后人附会在海蟾宫松花蛋上的美好愿望,经记者查阅有关资料显示: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大定为金世宗年号),马坊村有一户人家建房,连逢阴雨天无法开工。待到天晴施工和灰时,见灰中有一鸭蛋,有人剥开后发现其清黄皆已凝固,食之醇香无比。有一老人说,应是鸭蛋在石灰反应中“自熟”了。后来这里的群众根据这个原理,在石灰中加入各种香料调味品制成如今的松花蛋。又因马坊泉中生有一种水虫,以泥沙做壳,当地鸭子吃了这种虫子以及鱼虾后,下的蛋尤其味美,故马坊泉边生产的松花蛋自元代至清朝一直是皇家贡品。
   
    “小江南”上水韵浓

     
    马坊泉东边有一座带有水闸的小桥,以前闸室南边的河道直通几公里外的大沙河。我们在驱车前往沙河的路上,随处可见条条沟壑连接着大大小小的池塘,颇有水韵。
原来,有“小江南”称号的五里源一直是修武县的鱼米之乡,这里北依水源充沛的云台山,地下水位较浅,涌泉密布,河汊纵横。
     
    “五里源原名五里泉,因方圆五里皆有清泉自地下涌出而得名。而围绕着五里源分布的东水寨、西水寨、钓台营、小泊、河湾等村庄皆与水有关。”已在五里源乡政府工作20年的陈国顺绘声绘色地说。
      
    车刚上沙河桥,记者耳边便传来群鸭的戏水声、欢叫声。东水寨村58岁的都小中站在沙河边,正召集他的300多只鸭子回家。记者沿大沙河逆水而上,便看到上千只鸭子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闹得正欢,场景颇为壮观。放鸭人叫曹铜锁,家住西水寨村,养了1200多只鸭子,每只鸭年产280余枚鸭蛋,他家仅养鸭一项年收入就有3万元。
  
    松花蛋加工产业旺

     
    每当傍晚养鸭人纷纷把鸭群从沙河中赶出来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位于五里源村的修武县五里源丑鸭蛋品有限公司的员工则正在劳作。在该公司的松花蛋生产线上,员工们拿起一个个已经过3道清洗环节的鸭蛋认真检查,务必使每个鸭蛋都一尘不染。倨该公司李国顺总经理介绍,他祖上自明朝便开始有规模地生产松花蛋,自己是第十三代传人,原来的家庭式手工作坊也于1982年发展成现在的企业。
      
    深厚的历史文化,传奇的神话色彩,再加上得天独厚的水乡环境,共同打造出名扬四海的五里源松花蛋。
     
    在西水寨村的曹金保家,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松花蛋生产作坊工艺。不大的农家小院收拾得干净利落,料锅、锯末、石灰泥等原料井然有序地摆放着。曹金保的妻子对记者说:“把鸭蛋洗干净后,滚上料泥密封存放百天就成了。料泥可是关键,是用竹叶、茴香、山花椒、茶叶等几十种原料熬成的。”说话间她把记者领进堂屋,一个同时燃烧着三排蜂窝煤的大火炉,使整个房间温度始终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装满松花蛋的大包足有一人高,挤满了整个屋子,让人没有立脚的地方。记者不禁叹道:“呵,你家藏货可真多啊,今年又发财了吧?”她笑着回答:“当然了,春节来了,谁家不是铆足劲儿生产呀!”(赵耀东)(原标题:千年名泉“涌”出松花蛋)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焦作日报 原文时间:2010.12.21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五里源松花蛋:小蛋大产业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