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婚俗文化各地有各地的特色,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有一方的规矩。婚俗文化大多由古延袭至今,蕴含着当地的风土人情,礼俗往来,有精华也有糟粕,说来饶有趣味。山阳区一带的民间婚俗文化也正如此。
一、 提亲
旧时的青年男女一般到十五、六岁就有媒人上门提亲了。若男家人丁不旺或单传,就会在十二、三岁提亲,但女方年龄通常要长男方几岁,不过有大四不大五之说。男女双方经媒人说合有意结为亲家的,便会提出看“属相”,意即看当事人的生年属相相合还是相克,合则成,克则散。所以看“属相”便成为提亲的重要内容。民间就有“羊鼠相见一旦休,不叫白马见青牛;金鸡不与犬相见,兔子见龙不长久;虎蛇相见如刀截,猿猴见猪泪交流”之说。这些迷信的东西不知毁了多少美满姻缘。
二、 相亲
“属相”合,就该相亲了。由双方互派亲近的人,如姑、嫂、婶、姨之类的人到对方家视察一番,一相人,二看家,三访邻。若人品好、家境富、邻里评价高,基本就算相亲成功。双方都中了意,就会将自己孩子的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交由媒人互传双方,叫做“换庚贴”或“换八字”。这是相亲的重要一步。
三、 合婚、传喜
双方接到对方的庚贴,都要请自己认可的算命先生对当事人的八字进行批算,此之谓合婚。若八字尽合,则是天赐良缘,否则婚事难成。双方对这一步都高度重视,可实际上全凭算命先生的一句话。如果双方都认同了对方的八字,婚事就有了往下进行的基础。男方就会选些钗环首饰央媒人送到女家,此之谓“传小喜”或叫“放定”,现在叫“定婚”。婚姻一定,若无特别情况,双方便不可以轻易悔婚。
四、 备婚
结婚要先看“好”,意即选个黄道吉日。婚期一定,双方便开始准备结婚的事。女方多准备嫁妆(桌椅板凳柜等家具)和衣物,根据家境,有陪数件或数十件的,但必为双数。新房中的床是个例外,必定由男方准备。婚前的一两个月内,男方还要向女方“传大喜”一次,用精致的食盒分别装上食物、衣物、首饰之类送到女家。女方的嫁妆则要在结婚的前一天或结婚当天一早由男方派众人抬回,叫做“抬嫁妆货”。漂亮的嫁妆披红挂绿从娘家、婆家的大街走过,显示着娘家的实力,引来延街两行众人的观看,异常热闹。嫁妆到家后,多由风水先生指点摆放,讨个吉利。
五、 婚礼
婚礼是从新郎上新娘家娶亲开始的。由吹鼓手前面开道,引亲(现在称司仪)同新郎分乘两顶蓝轿,压轿喜童(多选新郎的弟或侄一人)乘坐花轿,前住女家娶亲。动身前约半个时辰,男家须派二壮男抬“九礼食盒”送至女家。食盒一到,女家就知道娶亲的快到了。九礼食盒一般装四样礼:大麻糖、肉、水果和点心,后来也有将男家为女家待客的全宴半成品做为食盒的。盒内还装有一个红布条,上写着新娘上轿时的方位指向。女家收下礼物,换上饺子、烧饼之类再由男方抬回。
娶亲队伍一到,由女方长辈兄长将引亲、新郎请至客房寒喧。外面则有喜童尚未下轿,女方送过红包后,喜童才下轿入内。此时引亲便向女方执事送上开桌红包,收过红包,女家便端上果盘。上果盘毕,跟着是换帽、送绸和状元花。新郎帽插状元花,身佩大红绸穿戴整齐,新娘这边也已装束完毕。此时,由男方执事主持,新郎与新娘共同向女方长辈行叩拜大礼。礼毕,就该起轿回程了。花轿起动,新娘的弟、侄们会在轿两边随行,看上去好不威风,此之谓把轿门。
新娘娶回,引亲和新郎须先下轿入内。这时会有一壮男执一烧红的犁铧一边往上浇醋一边绕花轿转圈,口里念着用吉利话编成的顺口溜,多为祈福驱邪之意,叫做“打醋潭”。打醋潭”毕,执事人为把轿人送上红包,新郎才用红绸牵新娘下轿。与此同时,一小伙将两块2尺见方的红布交替铺在地上供新娘行走,直到礼仪桌前。新郎新娘在这里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后,便被簇拥着送入洞房。然后女方执事向男家执事送上开桌礼,婚宴正式开始。宴间,有男方主婚人向宾客敬酒和新郎拜宴等活动。宴毕,新娘再回到洞房,由小姑子端上洗脸盆,水里放有铜钱硬币让新娘抓,一把抓多着为有福之人。然后男方女执事送红包给新娘的弟侄们要嫁妆钥匙,再送红包给新娘的嫂子,请她开箱拿衣裳给新娘换妆。最后双方约定何时回门省亲后,由男方执事送女方宾客上车,婚礼到此结束。(原标题:焦作山阳区一带的民间婚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