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农历的四五月份,老北京都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活动——晒城隍。中国的神多,所以中国的庙也就多,民俗学家考证中国的城市里最多的是观音庙和关帝庙,最少的是城隍庙了。
“城隍”最初和神仙没关系
“城隍”顾名思义就是城市的头头,但“城隍”最初的意思并不是这样。古代人把土垒的拱卫城池的高墙叫做“城”,把城墙下注了水的壕沟叫做“池”,而壕沟没有注水叫做“隍”,所以在最初“城隍”这个词出现的时候,尤其在缺乏水源的北方地区,原本说的就是城市的防御体系,和神仙没什么关系。但是后来也许是“城隍”二字沾了发音的光,在南北朝时期摇身一变,被具象成为了管理一座城市的神仙的专用名词。
文天祥曾是“城隍爷”
北京的城隍庙不止一座,在交道口地区的大兴胡同还能看到一座城隍庙的遗迹,但不要认为里面供的是北京的城隍爷,这可是座很特殊的城隍庙,因为这里的城隍爷管的是大兴县地面的事儿,要不然连这条胡同都叫成了大兴胡同。离大兴胡同不远有个府学胡同,里面供奉着北京的城隍,但是却没有城隍庙,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明代北京的城隍爷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文丞相——文天祥,供奉城隍的祠堂却不是城隍庙,这可称得上北京古时候非常另类的现象了。那么北京正宗的城隍庙到底在哪儿呢?它就是位于今天北京西城区金融街的城隍庙,不过它的全称可不简单地叫做“城隍庙”,而要叫做“都城隍庙”。
朱元璋封贤士为城隍
尽管中国最早的城隍神出现在南北朝的北齐,但是城隍崇拜的普及却是朱元璋的手笔,这位出身贫寒的皇帝登基之初,就开始给中国的大部分城市诰封城隍,老百姓搞不懂这位皇帝干吗这么做,于是编排了一个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庙里的说法,因为城隍爷恰恰是土地爷的上司,所以要好好答谢一下直接或者间接关照过自己的神仙们。
其实朱元璋给神仙封官那可是一点儿不含糊,透过这座“都城隍庙”,发现原来这城隍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而且还有级别差异,按现在的行政级别打个比方,叫城隍的神仙算作县级干部,而所谓的都城隍就要大一级算是地市级干部。回溯一下明朝初期的社会情况,当时朱元璋虽然得到了大明江山,可是面对的仍然是内忧外患,民心离散。朱元璋此举和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建筑“凌烟阁”表彰功臣有过之无不及。
“城隍”摆脱了帝王神话
到了明末清初北京又多了一座城隍庙,而北京的城隍也换了人,这位替换了文天祥的城隍又会是谁呢?在宣武区达智桥胡同有一座充满沧桑的古代建筑,这里一度是北京又一座“城隍庙”,也是杨椒山的故居,杨椒山由于弹劾奸相严嵩而慷慨就义。正是因为他的义举,北京市民开始把他拥戴成为北京的新城隍。这位城隍的出现没有帝王的诰封,是因为整个北京的市民都被他感动了。这位北京的城隍——杨椒山竟然摆脱了帝王的神话,被人们纪念并且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