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历史传说 >> 传说赏析 >> 浏览焦作

《赵氏孤儿》:《史记》中的传说

2013/5/10 11:16:45 点击数: 【字体:


    千百年来,《赵氏孤儿》的故事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人。人们同情仁义爱民、惨遭灭门的赵氏家族,憎恨阴险毒辣、心如蛇蝎的屠岸贾。人们感动于公孙杵臼的舍生取义,程婴的忍辱负重,欣慰于庄姬母子相认,孤儿手刃仇人。

  自元代大戏剧家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起,这个保护孤儿多年后复仇的故事就是戏剧舞台上长盛不衰的主题,以此故事为版本的戏剧数不胜数。最近,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赵氏孤儿案》即是其中一例。笔者注意到剧中有些不合理的情节,比如居然提到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可谓穿越了时空。这也许是剧情需要、逻辑需要吧。当然,电视剧只是一种娱乐,并不一定需要严格考证历史,经典的故事情节才是需要考量的主要因素。

  替死的婴儿并非程婴之子

  《赵氏孤儿》这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来自于《史记·赵世家》,说的是晋国大贵族赵朔全族为武将屠岸贾所灭,唯独赵朔与晋君姐姐庄姬的遗腹子赵武,被家臣公孙杵臼和程婴所救。其中公孙杵臼为掩护程婴与赵氏孤儿而死,程婴则保护孤儿辗转多年,让孤儿与母亲庄姬重逢。后赵武终于为父报仇,杀死仇人屠岸贾。赵家在遗孤赵武手中得以重新复兴。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基本延续了《史记》的记录,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中一个情节:程婴为掩护孤儿,而让自己刚出生的儿子替其而死,而在《史记》中,这个替死的孩子是别人的。

  但是,《赵氏孤儿》的故事实际上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与真实的历史大相径庭。

  那么历史上的真实故事究竟如何呢?

  本是一场因乱伦情爱引发的赵氏家族内乱

  根据《左传》的相关记载,赵朔为晋国正卿赵盾的儿子,赵盾又是当年追随晋文公重耳的股肱之臣赵衰的儿子。赵衰与重耳一起流亡十九年,不离不弃。重耳归国即晋君之位后,赵衰一直担任要职,后官至六卿之一兼执政大夫。儿子赵盾在父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除了继任执政大夫之外,还官拜中军元帅,成了晋国历史上第一位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正卿。当国君晋襄公去世后,赵盾更加大权独揽,以致可以行废立,成为权臣。他本欲迎立在秦国的晋公子雍为国君,后襄公夫人带着年幼的太子夷皋到赵盾家中哭诉。赵盾无奈之下立夷皋为君,这就是晋灵公。

  晋灵公长大之后,越来越不满足于自己为人所制的地位,对赵盾日益嫉恨,甚至派人去刺杀赵盾,赵盾不得已逃出晋都。在他还未离开晋国的时候,他的族弟赵穿竟然在桃园杀死了灵公。赵盾回来之后,虽然知道灵公已被赵穿杀死,却并没有让赵穿以命抵罪。史官董狐愤而提笔,写下“赵盾弑其君”。赵盾找董狐理论,说自己不在,并不知情。董狐坚持称赵盾未出国境,作为国相也不惩处弑君的弟弟,等同于自己弑君。赵盾无奈,也只好作罢。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当时史家的秉笔直书精神,和那时代人对历史的尊重。

  在赵盾的统治下,晋国的国君逐渐式微,公卿势力上升,为后来的“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而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正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赵盾死后,赵朔继承了父亲爵位,并娶了晋成公的姐姐庄姬为妻。赵家保持着晋国第一公卿大族的地位,但也与其他大族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后赵朔也死了,耐不住寂寞的赵庄姬很快就和赵盾的异母兄弟赵婴齐(赵朔的小叔)勾搭上了。这场带有乱伦性质的恋爱为赵氏家族所不容,赵朔的兄弟赵括和赵同就合伙放逐了叔叔赵婴齐。但赵婴齐的离开也严重折损了赵家在晋国的势力,而且这场放逐事件最终酿成了一场塌天大祸。

  失去情人的赵庄姬一直想报复赵同、赵括,她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竟然忘了自己赵家媳妇的地位。她联合了对赵氏有积怨的栾氏、郤氏,共同对付赵氏。他们轮番在当时的国君晋景公面前诬陷赵同和赵括要谋反,最终晋景公信以为真,杀死了赵同、赵括。

  这场变故后,栾氏、郤氏的力量壮大起来,而赵氏仅剩庄姬和儿子赵武这一对孤儿寡母。至此庄姬才如梦初醒,不怀好意的栾氏、郤氏觊觎着赵氏,年幼的儿子赵武随时可能为他们所害。明白过来的赵庄姬利用自己公主的地位,急忙把赵武带进晋国王宫保护了起来,以免受到栾氏、郤氏的杀害。

  赵氏的封地在新任执政韩厥的庇护下得以保存下来。后赵武长大,因袭了祖上基业,赵氏得以重新光大。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赵氏孤儿》。

  “焚书”导致错误记载

  这样看来,这场因乱伦情爱而引发的家族惨剧与《史记》和元杂剧《赵氏孤儿》并无多少相同之处。那么为什么被称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会错记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呢?

  说起来这或许要怨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焚书”使六国史记被焚毁。本来秦宫中尚保存一份备案,但秦末项羽入关中,尽焚秦宫室,秦史连同六国史籍备份尽皆付之一炬,导致古史文字资料缺乏。司马公著《史记》,修战国之前历史时遇到很大困难,面临史料缺乏的困境,有时只能道听途说 ,从而把一些民间传说错当正史记录下来,导致战国之前《史记》谬误较多。但却成全了后世这个跌宕起伏、动人心魄的《赵氏孤儿》的故事。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3-04-09 作者:卢羿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