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济源 >> 新闻资讯 >> 浏览济源

文化的济源才是最美的济源

2012/3/16 14:43:58 点击数: 【字体:

 
    关键词 文化强市



    《实施意见》:到2015年为文化繁荣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济源文化资源相匹配、与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相适应的文化强市,走在河南文化改革发展的前列。


    解读: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名片,也是一个城市气质和内涵的重要表现形式,简而言之,文化就是城市的根和魂。济源是一座具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夏代建都原城在济源庙街,为中国最早的古都之一;济源是愚公的故乡,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象征;济源是代表国家名山大川 “四渎之一”济水的发源地;境内的王屋山是世界名山,为道教圣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曾在王屋山顶祭天,战胜蚩尤,统一华夏,形成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决定了济源必须把文化强市作为一项战略摆到重要位置。


    声音:《大河健康报》副总编辑王长杰:“认识济源、与济源结缘因于济源的济水文化。我出生在黄河岸边的开封市,因此对同在黄河之滨、居于济水之源的济源有种特别的感觉。过去在《大河报》地市部工作时,经常编发济源的稿子,也曾多次去过济源。在我的印象里,济源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味儿’的城市。相信济源通过进一步梳理城市文化脉络,提炼传统历史文化元素,会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

  
    关键词 愚公移山精神



    《实施意见》:文化凝聚引领能力显著增强。理论武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团结奋斗”的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深入人心。


    解读:精神铸造力量源泉。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五小工业”,到六七十年代的引沁济蟒工程,八十年代的 “经济要翻番,关键抓住山”,九十年代的 “十八罗汉闹中原”、 “创百亿、争百强”,新世纪的 “工业出城、项目上山”,再到近年的 “城乡一体化”……作为济源68万人民精神支柱的城市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一直是我们排除各种艰难险阻,奋勇争先的巨大动力。在省九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报告中更是响亮地提出要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声音:北京中视精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裁、电视剧 《王屋山下的传说》总制片人熊诚: “当初我们投资拍摄这部电视剧,看中的就是愚公移山精神无可比拟的题材优势。愚公移山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 《愚公移山》之所以一直被选为教科书的内容,就是因为它所蕴含的精神、文化、思想、艺术等价值。”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实施意见》: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解读:文化的繁荣能够带来经济的繁荣,公共文化服务更能体现文化的繁荣。文化城大剧院的 “月末大讲堂”、市图书馆的 “济图讲堂”、遍布农村的 “农家书屋”……这些均已经成为市民享受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济源也因而更加具有人文情怀。


    声音: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宣传 (统战)部部长白世星: “作为一个济源市民,周末如果这样度过我将会感觉十分惬意:去图书馆或书店看看书,去文化城看看演出或电影,也许还能听场学者的学术报告……文化的满足感带给我们市民的会是更多的幸福感。”

 
    关键词 产业创新人才



    《实施意见》:文化产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产业成为济源经济的新亮点。文化创新活力显著增强。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文化人才队伍支撑力显著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一批文化领军人物和文化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解读:文化产业的壮大必将点燃文化的激情,文化的激情必将带来文化的创新,文化的创新必将带来文化人才的持续涌现。从“王屋琴书”、“官窑肘骺戏”等民间艺术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到卢仝茶文化、荆浩画文化、王屋山道教文化、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等系列文化的兴起,济源正在进入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利时机。


    声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官窑肘骺戏”传承人连德法:“作为一个从旧社会过来的老艺人,我很高兴,因为这门我和老辈艺人付出很多心血的艺术能够受到保护、能够传承下去了。”
 

来源: 济源日报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