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的演员在哭,台下的观众在哭,就连舞台一侧的乐队工作人员也忍不住眼含热泪。9月22日晚,记者在济源市承留镇南勋村观看该村剧团演出的现代豫剧《梦回故乡》,当明白这是根据发生在该村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现代豫剧后,也不禁为故事的曲折和其传递出的人间大爱、挚爱真情而深深感动。
戏里的真实故事感天动地
南勋村村委主任成有江向记者讲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
1943年,中原大地经受着战争、旱灾、蝗灾、饥饿等灾难的考验,不少百姓背井离乡。南勋村成怀芳、王素英夫妻拖儿带女,沿路乞讨至陕北延安,受到解放区政府的关怀照顾,得以生存。
1945年日寇投降后,延安八路军炮兵学校的女教员李莱茵为奔赴东北战场,将刚生下21天的婴儿小旦经战友陈大姐的帮助,托付给成怀芳夫妇收养。1947年,国民党部队大举进攻延安。成怀芳一家为在战乱中保护女八路的后代,历尽磨难,走了将近两年才回到故乡。
1950年,在武汉军区工作的李莱茵,让陈大姐到河南寻找自己的亲生儿子。历经波折,陈大姐终于在济源南勋村找到了李莱茵的亲生子小旦。成怀芳夫妇忍痛割爱,眼含热泪将辛苦养育了6年的小旦交给了陈大姐。
陈大姐将小旦带到武汉军区时,李莱茵已被党中央派往香港做统战工作。陈大姐只好将小旦交给李莱茵留在武汉军区的警卫员照看,自己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不幸牺牲在朝鲜战场,未能当面向李莱茵说明小旦养父母的姓名和家庭住址,造成两家人56年未能见面。小旦也在56年的苦苦寻觅中度过。
2006年,已是耄耋之年的李莱茵从不慎跌碎的相框中的一张照片背后,发现了小旦养父母的家庭地址,急令儿子赴济源南勋村。当小旦不远万里从海南省来到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时,令人遗憾的是养父养母已经去世多年。小旦来到养父母的坟前,搂着墓碑痛哭流涕。他整整磕了56个响头,代表他离别养父母已56个年头,以祭奠养父养母在那战争年月对他的养育之恩和对二老双亲的无尽思念。
正能量在戏外无限延伸
南勋村的老少爷们素来喜欢看戏、演戏,南勋村剧团多年以地方稀有剧种怀梆排演的多出古装戏在当地颇受欢迎。乡亲们商量,恁真实感人的故事,咱一定得把它搬上戏台。
谁来出钱?
南勋村里企业家多,好人更多,每当村里有扶危济困、筑路修渠等公益事业,他们总是乐善好施。听说要将小旦的故事搬上舞台,他们再次慷慨解囊:成全明5000元,成全芬2000元、成光明2000元、成国军2000元……短短时间,就捐助了1.6万元。
承留镇政府得知有此好人好事好剧本,颂扬的又是正风正气正能量,当即表态投资30万元。
谁来写剧本?
曾当过教师的南勋村党支部书记成振中根据主人公小旦提供的初稿《梦回故乡》,进一步走访收集、挖掘整理,写成了近万字的纪实文学。洛阳市戏曲编剧家吕作现又将其进一步改编成近2万字的同名豫剧剧本,国家戏剧一级作曲家高留彬最终谱曲定稿。高留彬只是象征性地收了一点作曲费,成振中则主动放弃了1.5万元的编剧费。
7月26日,高留彬率领洛阳市的导演、演员以及济源市和南勋村的演员,开始驻村排练。时值酷暑高温,50余名演员不计个人得失,战酷暑,流大汗,精心排练。经过一个月的苦战,终于排成戏曲版的《梦回故乡》。
排练期间,成振中的中耳炎复发,他顾不得就医,结果导致耳膜穿孔,听力下降。村委主任成有江的私家车完全成了演出专用的服务车,随叫随到。8月中旬,村里遭受暴风雨袭击,停水停电,村干部成小联、成小刚借来发电机供演出专用。成小联又是协调员,又是演员,戏里戏外忙不停。常红琴、成永军等更多的村民,放下手中的营生,为演出忙前忙后。成有江说:“9名村干部,有7人在戏里担任角色。”
好剧引发好效应
9月初,《梦回故乡》在南勋村连演三场,轰动济源城。演出的3个晚上,不仅周边村镇的群众来看戏,就连市区的居民也包了几辆大巴前来观看。过去是农民进城看城里的演员唱,今天是城里人跑到乡下看农民唱。
《梦回故乡》演出时,南勋村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水泄不通,台上演得如痴如醉,台下看得热泪涟涟。每次演出结束,观众都久久不愿离去。
“该剧不仅歌颂了战争年代至真至纯的人间真情,更弘扬了真善美,很有教育意义。”退休教师成根生动情地说。
专门跑来看戏的南姚村村民王四军眼含热泪看完了全剧,当他听说演出费用紧张时,当即捐助1000元以表心意。
“该剧突出体现了养子不忘养父母的养育情,中原人与革命圣地延安人的骨肉情,战争年代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南勋村党支部书记成振中总结的“三个情”赢得了不少人的掌声。(原标题:济源市一草根剧团排演现代豫剧《梦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