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壁画,墓主人宴饮图。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供图)
巨大的古墓壁画被搬运至洛阳
壁画中,女子演奏乐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供图)
□记者段伟朵文见习记者王亚鸽摄影
核心提示|近日,济源市文物局与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签订正式合约,委托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对一座济源明代壁画墓进行修复。这座壁画墓于去年1月在济源一座建筑工地上被发现,为更好地保护这座珍贵的壁画墓,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受邀前往,经过3个月艰苦努力,将重达20吨左右的墓室从大地上分离。这座壁画墓今安在?下一步的修复工作如何进行?20日,大河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现场】
精心呵护之下
5个庞然大物被运至洛阳
由于体积巨大,博物馆专门为这些壁画搭建了保护房
2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洛阳邙山机场路的古代艺术博物馆,见到了这些古墓壁画,由于体积庞大,博物馆专门为其搭建了保护房。5块壁画,每一块体积约有一辆小轿车大小。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防水布被揭开,5块壁画露出来,但记者依然无法看到精美壁画的“庐山真面目”。只见这5块壁画均正面朝下,上面带着一层厚约20厘米的三合土“外壳”,由土、白灰、沙子并掺杂着瓦块、瓷片等物浇筑而成,非常坚固。5块壁画中2块为平面、3块为拱形,均由特制的钢铁架子支起来。
记者看到,为了保护好壁画,工作人员在铁架与壁画之间做了多层防护,包括一层木板、一层海绵、一层塑料布,以及纱布和宣纸。
【发现】
墓体盖1.4米“厚被”
墓室制作工艺精湛,防水防盗
原址保护技术难度大,遂决定切割搬迁保护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韩彦刚介绍说,在工地现场发现这座壁画墓时,墓周围被1.4米厚的三合土严严实实地围了起来。“防水防盗,这座墓室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
通过与当地文物部门联合勘查、研究,由于墓葬距河流较近、原址保护后期壁画维护技术难度高,工作人员决定对壁画实施搬迁保护。
为了保证切割过程中每块壁画的完整性,韩彦刚为每一块壁画都量身定做一个铁支架,就像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楦子,铁支架现场焊接,顶部与壁画弧度完全贴合,底部为平面,再用升降杆顶住,这样一来,不管先取走哪一块壁画,其他4块都“纹丝不动”。“每一块重量几乎都在四五吨左右,总共重达20吨,我们动用了5辆卡车才将它们顺利运回来。”韩彦刚介绍说,该座壁画墓坐西朝东,由墓门、墓室两部分组成,整个墓葬由三七灰土夯筑而成,其中白灰碎砖和黄土层层间隔、层层夯筑,墓葬坚固结实,形制较大。
【方案】
两方案供选择
将组织专家论证选择哪种方案
古墓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研究及艺术价值
韩彦刚表示,后期的修复目前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完整保护,将壁画背后的三合土层保留,对壁画表面进行清理、保护,随后展出时,可以复原成墓室原来的样子,游客可以看到整个墓室的结构;第二种是将壁画从三合土层上揭取下来,经过清理、保护后使用航空蜂窝铝板做支架,然后展出,具体采取哪种保护方案,将组织专家论证。
韩彦刚表示:“这座壁画墓整体壁画保存非常好,蕴涵着绘画艺术、服饰演变、器乐舞蹈、丧葬习俗等众多重要的历史信息,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和历史艺术价值。”
一组数字了解这座古墓
●何时建墓?明代万历四十年
墓门上部门楣两端分别刻有“大明万历四十年”、“三月吉日立”等字样,两侧抱框刻有表达哀思的对联。
●墓室多大?4.10米×3.30米
墓室平面为长方形,其中南北宽4.10米,东西长3.30米,墓室底部为大块石板铺地。
●壁画分几个部分?5个部分
壁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墓室西壁绘墓主人夫妇家居生活的场景。墓主人头戴纱帽,身着宽袖长衫,右手端一茶杯置于胸前,神态安详其眉眼描绘细致,连眼角鱼尾纹都清晰可见,左右侧各坐一女子,应为女主人;三人两侧绘有六个人物、花草等。第二、三部分是墓室南北两壁绘制的歌乐仕女图,在游园里吹弹着竖笛、古琴、排箫、琵琶等乐器;抱琴、击掌、吹笙、敲钟,其乐融融。第四部分是墓室东壁墓门,绘着松鹿寿星图。第五部分是墓室拱券,顶上绘着吉日高照图。(原标题:济源挖掘出明代壁画墓被 "打包"带回洛阳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