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大禹在邵州一带治水时,要用木棍探水深浅,因为水的浮力大,所以木棍探不到水底,大禹心中十分着急。这时,一位老农双膝跪地,手捧一根发红透亮,分量较轻的木棍说:“我主勿躁,小民献上一物可以帮你探测水的深浅。”大禹接过木棍,半信半疑地探入河中,谁知此棍竟立于河中不漂不倒直至河底。大禹高兴极了,惊叹道:“真乃神棍也!”后来大禹称皇帝后,“龙持木棍”的美名遍传天下,价增百倍。时至今日,邵原北山原始森林中仍有几棵珍贵的龙持木树。
禹治水前黄河水在邵州一带汪洋一片,泛滥成灾,大禹经过充分勘察后,决计导北水南流。他首先在邵原北部积石成山把南北走向的太行山阻断,使北水东流入济。这“积石之山”就是现在阳城县境内的“锁泉岭”。为疏导北水入黄河,用神鞭赶水,至今东阳河一峡谷中石壁上仍留有神鞭印,人你“鞭壁崖”。大水流至邵原正南,那时伏牛山与北山相连,齐刷刷阻断了黄河水去向。禹王斧劈大山,放水东去,形成了后来的“八里峡”,也叫“八里胡同”。“八里胡同”北边有一个村庄叫“老禹洼”,相传是因大禹治水时居住而得名。村庄边有一座山叫“八角山”,八角山上有一个“神仙洞”,传说大禹曾取计“神仙洞”,石壁上还留有大禹治水图。